十五、三岔路口
宛平出城一百八十里,莽莽蒼蒼,蔭蓊連地,稠密叢深,是望不到邊的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的最邊沿,一大塊水甸橫切。那水,一年四季,波光瀲滟,深不見底。深冬,寒氣凜然;盛夏,涼噓泌人。
水甸正中,一座古廟,誰也說不上它的來歷。唯一的一座碩大無朋的佛陀像,端坐在常年不斷的香火之上,拈須撫眉,單掌而立,含笑不語,面對千年紅塵。
奇怪的是,每當香客的紅燭騰騰燃起,那佛陀豐腴的臉膛就像在微笑。
屆時,總有一隊撲翅的大鳥飛來,繞佛而舞,羽翅潑刺,不絕于耳。觀者莫不驚駭跪拜,年年如此,歲歲如此,成為此地一景。
在大廟的南北二邊,聳立著兩座聳入云際的山脈。那山不算太高,也就千多米出頭罷了,只是占地遼闊,林密草深,險峻難攀。
這就是宛平聞名天下的南山,北山。
南山北山恰像二條各自逶迤而去的一字,以正中水甸的大廟為基準點,形成一個大三岔路口,這,便是燕趙由來已久,如雷貫耳的三岔路口。
有詩云: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燕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恙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原來那大名鼎鼎的北宋宰相范仲淹范大人,年青時率軍鎮守西北邊域路過這里,被此地絕美的古曠山水震撼,隨即馬上吟誦,成千古詞文《漁家傲》。
后來世人皆以為是寫的是西北邊陲,其實不然。這燕趙悲歌的古三岔路口,才是青史留名的范大人,文思泉涌的真正觸發地。
此時,正是夏夜四五更相交時分。
三岔口瘦月凌空,窄輝遍灑,山水木椏,落葉墜絮,都籠罩在無聲無際之中。一個黑影,在密林中疾步急行。
突然,撲撲二下輕響,黑影倏地躍起,騰上高樹。
再看腳下,二枚飛鏢插在樹干上嗖嗖直抖。黑影略一思忖,手指一揚,幾粒石子脫手而出,與此同時,嗖嗖,又是二枚飛鏢飛來,石子恰好砸在鏢體上。
撲撲,飛鏢反彈而回,嘭嘭,傳來二下沉重物體墜地的聲響,驚起一片飛鴉,刮刮刮的直叫。
稍傾,黑影縱下樹梢,輕輕落地,拎起地上的二個死者,一把抹去其面罩,兩張典型的仁丹胡露了出來。黑影淡淡一笑,繼續疾步前行。
不久,一短促的嘯聲傳來,黑影站住了,面向朗朗夜空,抱起了拳頭:“宛平桂二爺拜見張頭領!”
“天地血腥,何桂何二?”
“世有英雄,捻團復出?!?/p>
“南邊漲水一條龍?!?/p>
“東洋矮鬼一槍落,”
“北山飛香花二朵?!?/p>
“往來自由是江湖?!?/p>
“四更五更更更天。”
“南山北山山山漢?!?/p>
“殺盡不平方太平。”
“怒海踏波波連天?!?/p>
一個黑影從十幾尺高的茂密樹葉中跳下,雙手一抱:“好漢,請跟我來,”
黑影慷然一笑:“大哥引路,兄弟跟著就是?!?,言畢,一縱身跳上樹椏:“大哥,小心了?!笔忠粨P,嗖嗖嗖,幾粒石子連續飛出。
對面樹林里一陣亂抖動,緊跟著,幾個黑影竄出,撲面而來。
頓時,黑影與黑影撕殺在了一起,呯呯呯,當當當!啊啊啊!不時有人狂吠著倒下。最后,是死一般的沉寂。
二條站著的黑影相視一笑:“大哥,功夫天下獨步,不愧于張一槍部下,團副代桂二爺這廂有禮了。”
“兄弟,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那幾人技藝怪誕,鬼哭狼嚎,難道是小鬼子?”
“正是!正是宛平憲兵隊長松尾的手下,不知何時被這廝跟蹤了?來得好,死得及時?!保巴鹌浆F在如何?”,“一言難盡,小鬼子橫行,強征搶購,宵禁連夜,苦了老百姓。”
五更天剛過,團副到達了南山張一槍司令部。
與宛平桂二爺相仿佛,這張一槍也是習慣于五更即起,吞風吐云,劈腿挑瞼,一時,樹葉紛飛,瀟瀟若雨,不在話下。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一期畢業生,袁世凱的首任警衛團長張虎,中等身材,一雙吊眉倒豎三角眼,以其槍法精準而聞名天下。
傳說袁世凱在出不出賣譚嗣同六君子這個重大問題上左右為難,惴惴不安。一日五更,橫豎睡不著的世凱攜張虎簡裝出了北平,邊思邊忖的一路疾步走來,竟然不知不覺到了這三岔路口。
袁世凱猛抬頭,驟見這稀冷月光下的古拙山水連聲叫好,一面朝大廟走進。
但見廟內香火盎然,紅頭爍爍,不覺長嘆:“世凱若能像此香火不絕,當捐修佛陀金像,長叩不起?!保幻婺闷鸢概_上的香燭點去。誰知那香燭著火即炸,枝枝如此。
君臣二人正驚詫間,猛聽得廟外似有重物逼近,腥臊騰騰,低咆如雷。世凱臉色驟變,張虎縱身護主,一面掏槍就射。
接連五槍,那五顆子彈穿墻而出,墻外似有重物倒下。情況緊急,容不得二人細想,張虎一手托起世凱縱身一躍,君臣二人出了大廟,往北平疾走。
天亮,南山的眾匪下山劫掠,路過三岔路口,全被驚呆了。
一只吊睛白額斑斕猛虎,死在廟處墻頭。眾匪遍看不解其意,以為是自病暴亡。待進了廟內,在墻頭處才發現了五顆空彈殼。
墻頭,一個槍眼,那子彈竟然是順著一個洞口鉆出。
駭然之下,眾匪復出再查死虎,這才發現在其額頭“王”字紋正中的一個槍眼。逐大嘩,剎時傳遍江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