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圍繞唐僧的西游取經路來說的一章。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為理想打拼,因為更多的人都想過一種非常理想的生活,而這個理想的標準又因為人的不同而不同,這就構成了一個理想主義的團體,團體里面的人,俗稱擁護理想主義的人。
不得不承認每一個年輕人都背著一個理想在奮斗,唐僧也是一個這樣的人。有人為了成為明星,放棄了豐厚薪水的工作,放棄了規規矩矩的父母,放棄了小有成就的公司。這類人是理想主義的踐行者,筆者并不認為做明星有錯,反而更多的年輕人都想成為明星,隨著近幾年的娛樂事業的發展,選秀節目風靡到了全國各個衛視,也因此出現了各種奇葩人物,當然,也不乏一些為了理想而奮斗的年輕一族,他們著實應該為人尊敬。話又說回來,這群人作為理想主義者,又不完全為著理想,人總是存著私心的,他們成為明星又是為了什么,這一點筆者不好下結論,因為每一個人的想法確實不一樣。但是找著一個規律推理下去,結果卻又回到了人們的本能,也就喪失了理想主義的本質了。還有一類人為了家庭的生存在不斷的奮斗著,朝著自己最理想的方向不斷的努力,其中留下的血淚汗水也是值得人們尊敬的,但這一類人也不能算真正的理想主義的追隨者,因為這樣的人到底是為著自己的一切。更有一個群體是國內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為了學業而奮斗的學生,那么他們到底算不算理想主義的追隨者呢?說白了,學生上學就是為了以后能考上大學,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能夠屹立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里,照這樣看來他們也不是理想主義的追隨者。但唐僧確實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拋開筆者前幾章對唐僧其他方面的探討,仔細的回憶一下《西游記》里面的情節,大家就會發現,唐僧的西游之行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解脫當時唐朝落在苦海中的人們。追求理想主義的人,可以放棄常人無法放棄的東西,即使他是一個孤兒(事實上他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即使他是和尚,但他從來沒有表現過要成為一代名僧或者一個寺廟的主持,亦或佛教的最高領導者,他只是單純的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每天做著最平淡的功課,每天接待著各處的信徒。后來接到了觀音的法旨后,唐僧就這樣上路了,這時,唐僧并沒有帶上唐王的太多錢財,只是單純的帶上了一本通關文牒,一個紫金缽盂,以及觀音賜予的袈裟和錫杖。沒有收到徒弟之前,面對兇殘的老虎也沒能阻止他前行的步伐,后來收到了孫悟空,猴子要求直接把他馱到西天大雷音寺,他也沒有答應,因為他答應了觀音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自己走到西天。接下來的日子里,唐僧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磨難,功名利祿亦或是美色都沒能吸引住他,如果放在現代的社會中,估計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也許還會有人詆毀其是個傻子,其性冷淡。但是這一切都不是唐僧所要考慮的問題,他知道有更多的人等著自己,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多么的重要。
不過話說回來,生活在21世界的人們完全為了理想主義,幾乎是不現實的事情。突然想起了很多流浪作家,他們也是理想主義的追隨者,很多人都是為了那么一個夢想,走很遠很遠,什么苦都能夠吃,什么難都敢闖,每天拿著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自己的感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自己不了解的世界的一部分,這類人也是值得尊敬的。最為人熟悉的一個流浪作家恐怕是三毛了,為了自己想去或者想做的事情,三毛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多人無法堅持的。像這樣的人也非常的多,當很多人不理解他們的生活的時候,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也許他們并不滿意這個充滿銅臭名利的社會,也許他們一直在追尋一個真理,尋找一個屬于自己的凈土,安放僅存有的那一點真。但這樣的人活著確是辛苦的,他們再追求理想的時候,必須要承受更多的苦難,而且他們知道自己追求到了理想也換不來任何的名利活著金錢,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場夢,對于外人如過往云煙的夢,對于他們卻是始終回放的電影。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別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當然,做這樣事情的人們也不需要別人理解,因為每一次達到的那個高度而獲得的喜悅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在這樣的生活歷程中,哪怕偶爾一次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也是不在乎的。就像張海迪筆下追求梅里女神的一群登山隊員一樣,哪怕最后一次的登峰成功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從文字里都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悅,一種滿足感。所以這樣的人也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可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商業的世界,一切都是為了經濟在運轉,每一個人都在為了生計而勞累著,真正來說的理想主義的追隨者也在慢慢的喪失,因為生活的壓力是每一個人都無法推掉的。所以現代的社會似乎更缺這一群理想主義的追隨者,像唐僧一樣一步一個腳印,為了人類的幸福或者僅僅只為了一個小團體的幸福,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力。當然,可能有的人會說,在現代這個股票每天都在變化的年代里,如果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就會落后,既然團隊里的人擁有可以減少生產時間的能力,何必不運用這點呢?擁有這種思想的人是一個不注重過程,永遠想一觸而就,被孫悟空馱去西天的幻想主義者,當然,能減少生產時間在現代的商業中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現代的職場生涯中來,很多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都很頭疼的一個問題是,人員的流失,特別是掌握一定技術的人力資源的流失,像這種人的流失會直接或者間接的給公司造成一定的損失,連勞動合同都無法約束真正的人力資源。可想而知,公司里極其的缺乏理想主義的追隨者,當然,人員的流失與公司的待遇和對手的戰略以及個人的追求也離不開,所以現代公司一般并不是缺乏好的人力資源,而是缺乏留得住的人力資源,這也就伴隨著各種優厚利潤出現的招工現象。仔細的思考,不難發現留不住人才的公司,大部分的企業文化都不完善,這樣子,自然而然給自己的職工沒有了保障,跳槽的現象也就不斷的出現。
真正來說,像唐僧這樣的人終歸是少了很多,況且唐僧取經之后是能夠得到一定的地位和一定的名譽的,盡管唐僧從來就沒有特意的來追求這個東西。這樣的現象與陶淵明的隱居很相似,現在很多學者在推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時,從來沒有去考證陶淵明本來就擁有幾畝良田,他本身就擁有能供給自己生存的基礎,還能用米換得幾杯濁酒來喝,雖然比不上大官富賈的生活,但相對平常人家,也樂得自在。所以企業喪失人才與自身有著不可推脫的關系,只是很多企業的領導者不愿意承認罷了。
了解過企業管理的人都知道,企業文化可以決定一個公司的成敗。所以很多大公司很重視企業文化的發展,很重視公司職員的需求,只有這樣的公司,才能在遇到打的困難時,仍然可以屹立在商業大軍之中。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唐僧,更多的人身邊也沒有孫悟空等保護自己的人,也沒有唐王這個后盾,所以在企業中理想主義是很難在職員之中自身產生的,但是企業卻可以挽回這個局面,給職員創造一個理想主義,讓他們在企業創造的理想主義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與企業相符合的那個理想主義。這也是很多直銷人員一種追尋的目標,因為他們能從自己奮斗的過程看到希望。
若我們把唐僧放在現代的職場上,他會做出什么樣的舉動呢?很多學者都認為唐僧是一個很成功的管理者,他會很好的運用還職員的關系,為自己前進的道路上掃清道路。但很多人忽視了一個筆者上面強調的細節,唐僧本身擁有一定的后盾可以滿足他的生存問題。如若把唐僧赤/裸裸地放在公司里,要這么一個執著的理想主義的追隨者去奮斗,可能就會出現很多矛盾,或者唐僧也會跳槽,即使不跳槽也會勞累到身體虛脫的地步。很多南下北上的追夢人都知道,當地的消費水平有多高,自己的工資維持不了生活,所以若是唐僧這樣的人在現代,也會面臨和人合租的囧態,也會面臨交不起房租水電費的囧態,真正等到自己奮斗到一定的程度時,他肯定會受到排擠,因為他太正直太執著了,讓更多的人沒有了生存的余地,所以最終的結果也是慘慘的。那么,企業能做的是什么呢?企業能做的是合理的避免這一切的發生,給職員分配好相應的職工公寓,給所有的公司成員創造一個“拼頭”,給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理想主義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