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的首部長篇小說《馬踏飛燕之諸子百家》介紹
-----------------------------------------------------------------------------------------------------------
《月氏天馬》
祁連雪,敦煌枯。居延海,甲渠卒。
疏勒臺,牧羊女。狼煙起,陰山西。
白馬嘯,少年郎。挾長風,掃胡塵。
公元前137年即漢武帝建元四年,漢武帝聽從時任儒家二當家董仲舒之言第一次擺黜百家【第一次由于太皇太后竇氏的干預失敗】,諸子百家三教九流除一儒家外,其余各家均躲藏于大漠巨石陣內的諸子山莊,以此保存各家勢力,再謀受得朝廷重用。
似若主以嚴刑峻法役使天下的法家,飄然物外超越人間的道家,五行陰陽窺世的陰陽家,詭辯白馬的名家,虎視天下的兵家,暗中左右天下的縱橫家,無不各為其利,爭相斗狠,攪得天下群雄逐鹿,不得安寧。唯獨這墨家一派,甘為天下安寧,萬民福祉,不計較儒家的‘儒尊天下,伐道抑墨’,奔走于華夏大地。
時任居延海甲渠燧第十八烽火臺守將的張文白,即為墨家弟子,他身負振興墨家與保衛大漢的雙重任務,奈何兩者卻截然對立,視若生死。當匈奴大軍大舉入侵大漢邊關時,躲藏于諸子山莊的諸子百家皆隔岸觀火,一副巴不得儒家顏面掃地的態勢,而無數墨門中人,則紛紛挺身而出,無數次救得大漢朝于危難將傾之際。
不過這到最后換來的卻只是場悲劇,一場天大的悲劇,從墨家李廣功高蓋世未能封侯,到其孫子李陵全家被漢武帝滅門,雖然這不屬本書內容,再到張文白與小月氏國牧羊女蘇勒女這對患難夫妻的悲劇收場:一個戰死沙場,另一個含恨垂于三尺白綾,其間多少恩恩怨怨、愛恨情仇,皆因一座諸子山莊,這座集百家之力修建上百年而成的隱秘之所。
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國與門派之間的矛盾、諸子百家之間的矛盾、官吏之間的矛盾、君子與小人之間的矛盾、男女之間的矛盾,這便是我的首部長篇小說《馬踏飛燕之諸子百家》。
附錄《寫給一個叫韓曉蓉的信》
認識她已經有三年了,不見了她有一年了,也許說來好笑我竟然還見過她,不知她長啥樣,是胖是瘦,是丑是美,只知道她給我的感覺像金庸先生小說里的『雙兒』、『珠兒』,不過這都只限于我的認識范疇。
我近來在寫長篇小說《馬踏飛燕》,我試圖寫就一個如同我認識的她的形象,起先我把她定格為書中女一號,付于她溫文爾雅,嬌柔欲滴,瞪著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煞顯得楚楚動人,她沒事愛哭鼻子,喜歡撒跤,除此外特喜歡到那賣地瓜的許爺爺那,買上一大包地瓜,坐到一座短石橋上吃,沒什事時便喜歡爬到屋頂傻呆呆的望著天空。這便是我心中的解憂,我在書中稱呼她為解憂,不過寫著寫著,我突然像得了人格分裂癥,幻化出了她一孿生姐姐,沒了她的柔情、溫柔體貼,有的只有冷俊的外表和深不可測的心思,我在書稱呼她為曉蓉。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會這樣安排,只知道我為自己在書中的角色,也分化出了許多人,有俠義仁慈的,有憨厚老實的,有喜好女色的,也有深謀遠慮的,更有暴燥沖動的,我覺得把這些合在一起便是真正的我自己。
前幾個月我在家人介紹下去相了兩次親,感觸頗多,我當時便準備寫部名為《杜大壯相親記》的長篇小說,不過小說只寫到三四萬字,便沒了靈感,寫不動了,也就就此做罷,不了了之。而后我總是想起那個叫韓曉蓉的姑娘,她喜歡叫我哥哥,雖然是聊天打字寫信的方式,但感覺起來卻像是她就在我身邊俏皮的叫著我。我不知我為什么老是想起她,甚至經常幻想自己有一天能上她一面,和她一起坐在那座石橋上吃地瓜。想多了,想久了,腦海中思緒深處猛然浮上一副對聯,一副我為她寫的對聯,
上聯是:生生世世鏡花緣;
下聯是:晴晴雨雨雷峰塔。
橫批是:緣起緣滅。
僅已此文希望她過得好!
一個失意的人
2011.1.19
附錄《馬踏飛燕之諸子山莊》詩詞
《馬踏飛燕》
月氏縱馬豪杰路,
千里單行一步遠。
煙波皓渺無完事,
大漠狼煙兒女情。
《月氏天馬》
祁連雪,
敦煌枯。
居延海,
甲渠卒。
疏勒臺,
牧羊女。
狼煙起,
陰山西。
白馬嘯,
少年郎。
挾長風,
掃胡塵。
《花上船頭》
出門俱是看花人,乘舟搖擺杏花村。
將軍夾馬風飛燕,擺渡船頭總是緣。
《硝煙紅顏》
轅門招親,七世姻緣。
紅窗對燭,佳人依舊。
春風笑面,雪濺殘陽。
煙消人寂,狗吠山鳴。
《尋緣路》
馬被駝鈴笛聲吹,
落幕黃沙何時歸.
此生不與君相見,
落木成石亦不休.
《天馬池》
白馬蓬頭,三兩韁繩。
一步回頭,三人具亡。
不知生死,千里獨行。
橫批:《儒尊天下》
上聯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下聯是:雕琢璞玉救世濟萬民。
橫批:清源看客
上聯是:大漠揚沙野馬清源;
下聯是:中原浩遠天涯看客。
《女兒紅酒》
女兒一笑,英雄醉,處處飄香,處處紅。
《白馬》
將軍高才,夜賦白馬;
趁夜出塞,鐵畫銀鉤。
一筆江湖,霧里看花;
紅袖衣狀,紛嬈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