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會總是年輕,誰都有老死的時候??吹轿羧兆冯S自己的老臣舊友一個個逝去,已經老邁的霸主齊桓公自然感傷不已。
在管仲的病榻前,齊桓公緊緊握住老朋友干枯的手,不知道說什么好,不知道怎樣安慰。因為他知道,這位輔佐自己成就霸業的智者,這位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元勛即將永遠離他而去了。齊桓公知道,在智者彌留之際自己不應該再用國家事務煩他了,老朋友為自己操了一輩子心,應該讓他安祥的離開才是。盡管如此,桓公還想最后麻煩老朋友一次,因為這件事關系到齊國的未來,關乎億萬生民的福祉,更關乎齊國國運。這件事就是:管仲去世后誰可以接替他的位置?
這個時侯的管仲已經是時而清醒時而糊涂了,但是當主公問到誰能接替自己的時候,這位為國操勞了一生的智者,仍然以超乎尋常的智慧,利用生命最后一絲力氣否定了桓公提出的三個人選,卻再也沒有力氣說出到底誰是合適的人選。帶著對齊國的無限眷戀,帶著對自己事業的無限熱愛,一代賢相管仲永遠訣別了人世!
管仲否定的三個人選分別是易牙、開方和豎刁。在官場混的人都知道,但凡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是官場的一個潛規則。官場老手管仲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潛規則,尤其是臨終前在涉及人家前途的問題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是不會有誰說什么的。但是管仲這個時候要考慮的不是某個人的升遷問題,也不是考慮自己后人是否會受報復的問題。他考慮的是國家和民眾的利益。
管仲否決這三個人的理由也很簡單:這三位都做出過不近人情的事兒。
在管仲看來像易牙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可以拿來做交易的人連做人都困難,更不要說要委以重任了;同樣的道理,豎刁能夠下手自宮如果不是腦子有問題的話,他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否則投入這么高的成本為的啥?
與易牙、豎刁相比,開方同志的表現就顯得“平庸”得多了。這位老哥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來不過節假日,國家規定的帶薪休假時間也在加班加點工作。自從參加工作以來從來沒有回過老家,也從來沒有看過老爸老媽。有朋友可能會說了,這不是在新聞里常看到的英模人物的先進事跡嗎?
在管仲看來,不愛自己的豎刁不能用,不愛自己兒子的易牙不能用,不愛自己父母的開方同樣不能用!
朋友們注意啦,并不是你費盡心機無所不用其極地巴結領導,人家領導就從心眼里欣賞你??拷档腿烁袢ビ铑I導,不顧一切去“為領導服務”的人,領導可能離不開你,但絕不會重用你,因為誰也不會把一個奴才放在人才的位置上!
或許齊桓公覺得管仲臨終前的胡言亂語,或許齊桓公向管仲問計只是惺惺作態,心中早已有了人選,或許建立霸業的巨大的成功燒昏了齊桓公的頭腦。管仲用盡生命最后一絲力氣否決掉的三個人都得到了齊桓公的重用。從這個事件我們就可以判斷出一個基本的事實:屬于齊桓公的時代過去了!
前面我說到了,齊桓公有兩個愛好,除了美食以外,還愛美色。作為一國之君在那個年代包個“二奶”找個小蜜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齊桓公就太過分了,因為他包的二奶太多了、找的小蜜也太多了?!妒酚洝飞嫌涊d,齊桓公有名有姓的妻子級的人物有三名:王姬、徐姬、蔡姬?!岸碳墶钡拿琅辛唬謩e是:大衛姬、小衛姬、鄭姬、葛贏、密姬、宋子華。
齊桓公立了大衛姬做夫人,而且說了一句話:“夫人治內,管仲治外。寡人雖愚,足以立于世矣?!?/p>
由此可以看出,齊桓公確實愚鈍,大衛姬治內并不是什么正確的選擇。
大衛姬是怎么“治內”的?她很寵信那個叫易牙的小人,易牙通過豎刁常把一些美味佳肴送給齊桓公吃,因此齊桓公也很喜歡這個人。
齊桓公的三位妻子都沒有生兒子,六位二奶各生了一個兒子。分別是大衛姬生姜無虧;小衛姬生姜元;鄭姬生姜昭;葛嬴生姜潘;密姬生姜商人;宋子華生姜雍。
早在管仲在世的時候,齊桓公決定立鄭姬所生的姜昭同志為繼承人。可是后來春秋版魏忠賢——豎刁和廚子易牙卻極力慫恿齊桓公改立大衛姬所生的姜無虧。也不知道齊桓公腦子出了什么毛病,竟然答應了豎刁和易牙的要求,廢掉了姜昭,改立姜無虧為太子。
在古代立太子,確定接班人是天大的事兒,也是十分嚴肅的一件事兒。齊桓公竟然把這件事兒當做兒戲,隨意變更繼承人,齊國不亂才怪!
橫行天下的霸主的生命也是有限的,齊桓公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了。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輝煌了數十年的生命,卻注定要以悲慘無比的形式而結束。
管仲去世之后,齊桓公也已經年邁,于是齊桓公的六個兒子就紛紛起來要爭奪君位的繼承權。
易牙、豎刁等人為了謀求公子無虧上臺,便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反對者采取打擊的措施,讓齊國的宮廷中充滿了殺氣,但是可憾的齊桓公并沒有意識到這些,早已習慣倚賴管仲的齊桓公顯然對于宮廷政事有些麻木不仁了。于是易牙、豎刁等人加緊了安排在齊桓公死后,讓公子無虧上臺的計劃。
年老力衰的齊桓公終于病倒了,易牙、豎刁等人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為了防止齊桓公在病終前做出不利于自己的決定,索性將齊桓公的房間給反鎖了,他們假傳齊桓公的話,不許任何人前來探視,只留公子無虧和大衛姬在宮中。過了三天,又將侍候齊桓公的宮人全部逐出,并用高墻堵塞了宮門,將齊桓公困了起來。宮女晏娥兒從宮墻的洞穴進入桓公的宮室,桓公說他要吃飯,晏娥兒說無法弄到,又要水喝,晏娥兒還是搖頭?;腹珕柺呛卧?,晏娥兒告訴他,豎刁等人作亂,堵住了宮門,連大街上都十多天不見行人了。齊桓公感慨流涕地說:“管仲識見高遠,真是圣人!我有何面目在九泉之下與他相見呢?”于是用衣襟蒙住臉,含憤而死。
在桓公病重時,他的幾個兒子各樹朋黨,互相殘殺,爭奪君位,桓公死在空宮中,無人過問,而且在他死后六十七天,這封閉的高墻才被破開,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具躺在床上的尸體,從衣服間、從尸體的腐爛不堪的皮肉中,爬出的是一群群肥大的蛆蟲。
而在此期間,陰謀家豎刁等人則加快了立儲奪權的步伐。公元前643年11月11日,他們擁立姜無虧繼承君位,然后才為桓公收尸,裝棺下葬。
少衛姬也想支持兒子姜元篡奪君位,但是后來她漸漸感覺到自己的勢力實在是不足以爭奪王位,好在一開始姐姐大衛姬的兒子無虧即位,對自己還沒有什么威脅,所以她帶著兒子姜元腳底下抹油溜了,回到了衛國。
除了宋子華生的兒子姜雍無意君位,后來其他五子都參與了爭奪。
齊桓公死后,齊國眾公子爭位不休,國內混亂。狐偃、趙衰等人感到再住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就打算到宋國去。
可是重耳卻滿足于現在這種安逸的生活,不愿再四處流離顛沛。
于是,狐偃、趙衰叫了幾個人,在一棵老桑樹下,商量讓重耳離開齊國的辦法,卻被幾個采桑葉的侍女聽到了,她們回去就告訴了齊姜,齊姜雖然也舍不得和重耳分開,但一想,總不能讓晉國公子無所作為呀,于是暗暗下了決心,準備送他回國,便和狐偃等人一塊想了個辦法。
一天晚上,齊姜設宴,乘機把重耳灌醉,叫來魏仇、顛頡把重耳抬到車上,然后奔宋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