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軍隊撤回了,薛城得救了,但齊湣王跟孟嘗君賭氣還沒賭完。
就在這時,又是一位誰也沒想到的人挺身而出挽救了孟嘗君。
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傳遍了齊國首都臨淄的朝野:為了證明孟嘗君的清白,有人在齊國王宮門口拔刀自刎了。這個人就是當年接受魏子自作主張饋贈田租的賢人。
看著跑到自己王宮門口割斷喉嚨自殺的賢人躺在冰涼的地上,齊湣王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也感到了巨大的輿論壓力,那些本來對孟嘗君產(chǎn)生懷疑的干部群眾開始了對齊湣王的懷疑,齊湣王已經(jīng)不能僅僅靠自己的直覺來滿足廣大干部群眾對孟嘗君問題的好奇心了。于是齊湣王下令組成專案組調查孟嘗君涉嫌參與田甲政變的案件,專案組通過各種刑偵手段經(jīng)過嚴密調查,最終證明孟嘗君并沒有參與田甲的政變。專案小組將調查結果匯報給了齊湣王,不久齊國政府正式給孟嘗君平反昭雪,賢人的鮮血總算沒有白流。
這下齊國的士大夫們開始犯愁了。此時齊湣王已經(jīng)給孟嘗君恢復了名譽,如果政敵們繼續(xù)對孟嘗君痛下殺手,以孟嘗君的性格正好可以名正言順地全面反擊清算,那么對于這些政敵來說肯定就是一場血雨腥風。孟嘗君手下有眾多的能人異士,如果政敵們和孟嘗君展開互相偷襲和暗殺,孟嘗君的勝算肯定更大。更重要的是大多數(shù)得罪了孟嘗君的士大夫和孟嘗君之間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他們當初的明哲保身其實也是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無奈選擇。現(xiàn)在剩下的唯一希望就是和解了,問題是孟嘗君已經(jīng)和齊國士大夫們形同水火,和解必須通過一個兩邊都給面子的中間人,政敵們想到了一個人,他叫譚拾子。
這位譚拾子應該是受過孟嘗君恩惠的齊國大臣,也有可能是孟嘗君以前的食客。總之,這個人在孟嘗君面前是有面子的,否則他決不敢接受這個任務。
政敵們知道孟嘗君回到齊國就會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復仇行動,所以他們請譚拾子在齊國邊境等待孟嘗君。
譚拾子見到孟嘗君以后問他:“您有沒有因為被驅逐出境這件事,對齊國不少官員懷恨在心啊?”
孟嘗君咬著后槽牙說:“是有這么回事,怎么著吧。”
譚拾子一看,好家伙啊,氣還不小嘞,又問:“那是不是得砍了他們,您才能消氣呢?”
孟嘗君點點頭說:“對了,我這次回來非得把那幫吃我的拿我的,一出事全跑了的小人一個一個全都弄死不可。”
譚拾子嘆口氣說:“你這個人啊,憑白那么大的名聲,道理你都不懂,我問問你,天底下有什么東西是不管你想不想,該來準來的?天底下有什么道理是無論你喜歡不喜歡,本來就如此的。這個你知道么?”
孟嘗君心想:老子急著砍人,沒閑功夫跟你這兒打啞迷,就說:“我沒功夫玩這個,您有什么話就直說吧。”
譚拾子說:“那個不管你想不想都會來找你的東西就是死,誰都不想死,可真到了那一天誰也躲不過去。本來如此的道理就是你混壯了,成了權貴,喝得起可樂、進得起包廂、用得上手紙了,身邊自然會圍一幫吹牛皮拍馬屁敲邊鼓接下茬的家伙打秋風,等你混到犀利哥那樣了,大家自然都會躲著你,當然八卦小報記者除外。您自己想想,我說得對不對。
“讓我拿農(nóng)貿(mào)市場里每天都要發(fā)生的事來打個比方吧,每天早晨起來,農(nóng)貿(mào)市場里都擠滿了買菜的姑娘媳婦大嬸子,可等到半夜的時候市場里就連鬼影子都沒有一只了。這種情況,您能說是大家伙兒早晨起來都特愛農(nóng)貿(mào)市場,到了晚上就恨了么?那是因為早上起來有大家要買的東西,晚上市場關門了啥也買不到。
“您的情況也是一樣的,當初您是齊國總理,大家都有求于您,當然湊您身邊吹牛拍馬,等您被驅逐出境了,誰還愿意答理你啊。所以我覺得您還是不要怨恨那些人吧。”
孟嘗君覺得譚拾子說的有道理,自己非要報復的話的確顯得有點小心眼。就取出自己那五百片刻滿仇人名字的竹簡,把上邊的字都削掉了,以后也不再提這件事。
齊湣王下令召回流亡在外的孟嘗君,并且正式宣布恢復孟嘗君的一切職務和待遇。孟嘗君這次想通了,齊湣王的相國并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孟嘗君的夢想不是當干部而是當老大,這是兩個概念。孟嘗君的直覺告訴他不能把自己的生死寄托在有高人挺身而出了,于是他決定服從自己的直覺,孟嘗君以前所未有的謙恭態(tài)度提出了辭職:自己老了,已經(jīng)不適合繼續(xù)擔任齊國相國的職務,請齊湣王恩準自己退休,然后回到薛城安度晚年。
齊湣王看到了孟嘗君的退休申請報告,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孟嘗君退了一步,齊湣王頓時感到海闊天空。就這樣齊湣王批準了孟嘗君的退休申請,連客氣一下都省略了。
孟嘗君雖然從齊國相國的崗位上退了下來,但是工作還要有人干,一位周天子派來的貴族周最當了相國。
周最任相國期間,沒見史書記載他的什么政績,而且他這個相國也當?shù)暮芷D難,因為從秦國來了個與他爭奪相位的呂禮。
呂禮剛一來到齊國,就努力向齊湣王身邊的寵臣祝弗靠攏,很快和祝弗結成了死黨,后來這位呂禮不知道用了什么高招,居然讓祝弗甘心為他效力。祝弗極力向齊湣王推薦呂禮,終于排擠了周最,呂禮爬上了齊國相國的高位。
呂禮當上相國以后,就向齊湣王積極推銷“聯(lián)秦稱霸”的戰(zhàn)略,這種戰(zhàn)略的核心思想就是齊國要想實現(xiàn)稱霸東方的目標就應該聯(lián)合秦國,由秦國向東壓制和蠶食趙、魏、韓,齊國則向南打擊楚國,向北打擊燕國,最后和秦國平分天下。
由此可以推斷這位呂禮的來歷,名義上他是從秦國逃亡出來的叛徒,可是從他在齊國推行的戰(zhàn)略思想來看,這個呂禮很可能是秦國派到齊國的臥底。
呂禮在齊國的發(fā)達直接影響到了蘇代的生存和發(fā)展。呂禮當相國了,蘇代的處境非常不妙。于是蘇代對孟嘗君說:“周最本來對齊王非常忠誠,可是齊王卻把他排擠走了。齊王聽信祝弗讓呂禮做相國,這樣做就是打算聯(lián)合秦國。齊國如果和秦國聯(lián)合,那么祝弗和呂禮在齊國的地位就無人可比了。如果他們受到重用,齊國和秦國必然會輕視您。您不如急速向北出兵,迫使趙國與秦、魏聯(lián)合起來,這樣您不僅籠絡了周最,而且還可以使得齊王失信于秦國,又能防止因齊、秦聯(lián)合將造成各國關系的變化。齊國不去聯(lián)合秦國,那么各諸侯都會靠攏齊國,祝弗在齊國沒有了立足的根本,勢必會離開齊國。這樣一來,除了您之外,齊王還能跟誰一起治理他的國家呢?”
當時齊國和趙國關系惡化,齊湣王本來打算實施呂禮提出的聯(lián)秦戰(zhàn)略,聯(lián)合秦國來打擊趙國。趙國的地理位置在秦國和齊國之間,無論哪邊先動手打擊趙國,趙國都會本能地和另一邊結成聯(lián)盟來爭取生存空間。如果齊國在沒有通知秦國的情況下突然發(fā)起對趙國的進攻,秦國一定會產(chǎn)生懷疑,而且趙國為了保存自己一定會對秦國提出非常優(yōu)厚的合作條件,這樣趙國就會和秦國結成聯(lián)盟來對抗齊國。
孟嘗君雖然不當相國了,可是他畢竟擁有一塊縱橫百里的領地,還有一支規(guī)模千乘的軍隊可以調用,所以孟嘗君可以統(tǒng)帥自己的部隊代表齊國去攻打趙國,迫使趙國倒向秦國,以破壞齊、秦聯(lián)盟為手段,達到在齊國排擠祝弗和呂禮的目的。在齊國當時的路線斗爭非常明顯,如果祝弗和呂禮失敗,那么孟嘗君和蘇代這一派就很有可能再次掌握齊國的大權。
孟嘗君再次聽從了蘇代的建議,冒用齊國的旗號出兵攻打趙國,并如愿以償?shù)匕掩w國推到了秦國那一邊。這下孟嘗君得罪了呂禮,而此時的呂禮已經(jīng)是齊國的相國了,在政治上已經(jīng)失勢的沒落貴族孟嘗君得罪了現(xiàn)任的齊國相國,其風險可想而知。
于是,孟嘗君想到了呂禮的祖國,他派人給秦國的相國穰侯魏冉送去了一封信,孟嘗君在信上說:“我聽說秦國打算讓呂禮來聯(lián)合齊國,齊國是天下著名的強國,齊秦聯(lián)合成功呂禮將要得勢,您必然會被秦王輕視。如果秦齊結盟來對付韓、趙、魏三國,那么呂禮必將為秦齊兩國的相國了,這樣您雖然想辦法結交了齊國,最后卻讓呂禮立下大功,讓他的地位更加顯貴。再說即使齊國免于遭到各國攻擊的戰(zhàn)爭,齊國還是會深深地仇恨您。您不如勸說秦王攻打齊國。齊國如果被攻破,我會設法請求秦王把占領的齊國土地封給您。齊國被攻破,秦國會害怕魏國強大起來,秦王必定重用您去結交魏國。魏國敗于齊國又害怕秦國,魏王必定會仰仗您來維護和秦國的關系。這樣,您既能夠憑攻破齊國建立自己的功勞,挾持魏國提高您的地位,又可以通過攻破齊國得到封地,使秦、魏兩國同時敬重您。如果齊國不被攻破,呂禮再被任用,您仍然會陷于失去權勢的困境中。”
孟嘗君學到了縱橫家學問的精髓,他勸說魏冉的時候也是設身處地為魏冉打算,與蘇代相比絲毫不遜色。從孟嘗君勸說魏冉的話來看,呂禮的確是秦國派到齊國的臥底,秦國機關算盡地布這個局其目的就是通過呂禮來影響齊國的對外政策,拉攏齊國與秦國結盟對付其他的幾個國家。而設這個套的人正是掌握秦國實權的相國魏冉,也就是秦昭王的親舅舅。秦昭王能夠在秦國取得王位,靠的就是宣太后和魏冉的扶持。秦昭王前期就是個掛名的國王,重大決策和計劃都是宣太后和魏冉制定的,軍事行動也是魏冉說了算。孟嘗君設身處地的分析,打動了穰侯魏冉,于是秦國對齊國開戰(zhàn)了。
事態(tài)按照孟嘗君設想和設計的方向發(fā)展著,秦軍奪取了齊國的陶,作為魏冉的封地。
齊湣王果然大怒,他鬼迷心竅地聽信了祝弗的話,不僅讓呂禮擔任了齊國相國,而且還采納了呂禮“聯(lián)秦稱霸”的戰(zhàn)略計劃,為了達到與秦國聯(lián)手來平分天下的戰(zhàn)略目的,不惜得罪了抗秦聯(lián)盟的其他國家。誰也沒想到,秦昭王的心思竟然如此難以琢磨,翻臉比翻書還快,在沒有絲毫征兆的情況下秦國居然突然對齊國不宣而戰(zhàn)。震驚、恐懼、屈辱和憤怒,齊湣王體會到了被人玩弄和拋棄的滋味,這真是自取其辱、自作自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受到傷害的齊湣王決定懲罰給他出謀劃策的呂禮。
不過肩負著秦國臥底使命的呂禮顯然先于齊湣王得到了秦國要對齊國開戰(zhàn)的消息。呂禮當時什么話也沒有說,他仰天長嘆一聲,什么都明白了,誰讓自己不是秦王的實在親戚呢?就這樣這位戰(zhàn)國歷史上最出色的臥底之一,在最接近成功的時候功虧一簣,為了活命不得不從齊國倉皇出逃。
孟嘗君雖然成功地驅逐了呂禮,但是他并沒有像蘇代設想的那樣再次得到齊湣王的重用。孟嘗君機關算盡,到頭來還只能繼續(xù)在薛城養(yǎng)老。后來,齊湣王滅掉了宋國,愈加驕狂霸道,這位夢想當霸主的老男人卻始終無法忘記那位不甘心頤養(yǎng)天年的孟嘗君。齊湣王的直覺告訴他孟嘗君應該先于自己而死,這樣才對得起列祖列宗。孟嘗君當然感受到了來自齊湣王的惡毒愿望,老年的孟嘗君非常恐懼,后來他逃到了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