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岳飛,岳母(六十余歲),岳妻(二十三歲),岳飛之子岳云(七歲),徐仁,趙構,張所,宗澤,劉豫,王佐,胡先,吉青,金牙忽,銀牙忽,粘罕,銅文先郎,金將、宋將若干,
(1)內景:元帥府大堂,王淵上坐,將校分立。忽聞堂外擊鼓,王淵道:何人擊鼓,傳他來見。
中軍領湯陰縣令徐仁入,徐仁上前:“卑職湯陰縣令徐仁拜見大元帥,聞新皇登基,特解來糧米一千擔。以供軍需。請大老爺查驗。”王淵:“徐大人,一路辛苦,可為何在外擊鼓?”徐仁,“卑職一路省吃儉用,不敢動用一粒公糧,來至公衙,門官嫌下官敬奉輕微,不肯通報,不得以擊鼓,驚了大元帥。”王淵大怒道:“竟有這等事。”命中軍道:“速去把門官帶來。”
旗牌帶門官跪于案前。“王淵,徐縣令千里解糧勤王,一路千辛萬苦,寧愿自挨餓,卻不肯動一分公糧,到了京城,汝競敢乘機索賄,要你何用,”大喝一聲道:“來人,給我把此等惡吏推出去砍了。”門官急跪地:“請大老爺饒命。”王淵不理,又爬至徐仁腳前道:“徐大人,小人有眼無珠,得罪了大老爺,求大老爺饒我一命吧。”跪地嚎啕大哭。徐仁勸上前對王淵道:“大老爺,此事因徐仁而起,還請大人饒他一命吧。”王淵:“徐大人,非是我要駁你面子,你想,官員受命治理國家,國家都有俸祿給他,這廉潔最為重要,所謂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廉,你想,你一個朝庭命官,一路辛辛苦苦,不肯亂花一分銀子運糧至此,卻遭一個守門的奴才刁難勒索,聯想張邦昌奸賊為了貪賄可以賣主賣x國,誰知這奴才說不定那日將我也賣了。既然有你徐大人說話,即使免了他死罪,活罪卻決不可饒,左右,給我推出去打五十軍棍,逐出衙去,永不錄用。”衙役答應“是”,將門官推出。
徐仁道:“大老爺公正嚴明,實乃國家之幸。”王淵:“徐大人請坐,老夫還有話請教,早聞貴縣有個岳飛,是個賢才,不知現在情況如何。”徐仁:“這岳飛本是一個文武精通,才德兼備的人才。只因那年張邦昌收受賄賂,私許了小梁王柴桂的狀員,比武中被岳飛挑了梁王。張邦昌卻要治岳飛之罪,幸得宗留救了,眾舉子反了考場,未能考成。至今賦閑在家,務農奉母。”王淵:“既如此,敢勞貴縣今晚在此暫住一宵,明日早朝你我一同去見皇上,保舉此人如何。”徐仁:“謹遵臺命。”
(2)內景:翌日早朝。金殿,趙構坐朝。王淵出班奏道:“啟稟皇上。昨有相州湯陰縣令徐仁解糧至此,臣問及當年岳飛之事。此人年僅二十三歲,文武全才,現居湯陰縣岳家莊賦閑,乃不忘習武研文。實在可堪重任。臣意請皇上將他招來共扶社稷,請皇上圣裁。”
趙構道:“當年岳飛槍挑小梁王之事,孤家也有所聞,只因父被張邦昌奸賊蒙敝,未加重任,可速傳湯陰縣進來見朕。”
值殿官傳令:“湯陰縣徐仁晉見。”
徐仁入殿,跪地道:“微臣湯陰縣徐仁叩見皇上,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構:“徐愛卿平身,據王愛卿所奏,貴縣岳飛乃當今賢才,朕特命你為欽差,赴湯陰代朕宣旨,招岳飛前來共扶社稷。不得有誤。”徐仁:“謝主隆恩,微臣領旨。”
秉筆官將詔書交與徐仁,徐仁拜接。
(3)內景:趙構皇宮大殿,王淵奏道;“皇上,李綱、宗澤聞訊已來聽明,現在宮外候旨。”趙構道:“快請他進見。”
李綱、宗澤二人入跪:“臣李綱(宗澤)叩見皇上,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趙構:“二位愛卿平身。”二人起立,趙構道;“朕受太上皇傳來血詔,擔此大任,正思念二位愛卿和各位舊臣,暫封李綱為丞相,總領朝中事務,宗澤為左都督,庶理軍事。”二人道:“臣謝主隆恩。”
(4)內景:掠影:岳家莊內院。清晨,(A)岳飛院內舞槍,(B)岳飛教兒子岳云練拳。(C)書房:岳飛觀書,教子寫字,邊寫邊念:天、地、人、忠、孝、節、義。(D)內室:岳飛妻碧玉為兒子縫衣,自身衣著樸素,搖藍內幼兒岳雷。
(5)內景:岳家中堂。岳母姚氏坐于堂上,岳飛夫婦領岳云入見,李氏懷抱幼子岳雷,岳飛道:“見過母親大人。”岳云拜道:“孫兒拜見祖母大人。”岳母笑呵呵拉過岳云:“好個孝順孫兒。小小年紀就能讀書寫字,不愧為岳家子孫。”轉對岳飛:“鵬舉,這幾天不見你這幾個兄弟過來,是何原因。”
岳飛:“孩兒正要稟知母親,自從幾位員外相繼去世后,幾位安人們回內黃以后,他們不時相約外出游蕩賭搏,不務正業,兒子向次勸戒不聽,前日,他們又一同外出,也不知去干什么。正要去打探消息呢。”
岳母道:“為娘聽到傳言,說他們幾個又去抄牛皋舊業了,我正要問你呢。”岳飛急跪:“母親,實是孩兒不孝,他們幾個去,我見阻攔不住,就與他們斷絕交往了。”
岳母:“單是斷絕交往就行了么,你須念王員外在生待我家恩重如山。張湯二員外亦對你我多有恩義,牛皋是千里來投你義父。你既為兄長,怎可放任不管,豈不辜負了王員外等的深恩重義。”
岳飛:“母親教訓極是。孩兒這幾日就去找他們回來,一定勸他們走上正道。”
岳母:“為人一生,忠孝節義最為重要,這忠字又在四字之首,所謂忠君就是愛國,愛國即是愛民。岳家世代忠孝傳家,節義立世,你絕不可忘。為娘今日要當著祖宗之面,在你背上刺幾個字,約束你不管何時何地,碰到何等情況,都不會忘記為娘今日之話。”對碧玉:“兒媳婦,你去拿筆墨和一支針來,一同秉告祖宗。”
(6)岳家正廳。岳母率全家焚香跪拜,拜后,岳飛露背跪地。岳母提筆在岳飛背上寫:“精忠報國”四字。接過碧玉遞來的針。剌字。岳飛皺眉忍痛。刺畢。岳母道:“鵬舉跪下,對祖宗盟誓。”岳飛攜岳云對祖宗跪拜三拜道:“岳氏堂上列祖列宗,岳飛今承母訓,立誓精忠報國,決不做不忠不孝之事。決不辜負母親一片苦心,若有違背,定遭天遣。”
岳云頑皮地:“祖母,你也替孫兒刺上幾個字吧。”岳母愛惜地說:“孫兒真乖,再長幾歲,祖母一定給你刺上。你現在可要好好讀書,隨你父親學好武,長大后為國出力。”岳云:“孫兒遵命。”
(7)外景:岳家莊前,上午,岳飛大院前領岳云習武,一青年(王佐)騎馬至,下馬問岳飛:“請問大哥,此間可是岳家莊。”岳飛道;“這里正是岳家莊。”王佐道:“這里有個義士岳飛岳大爺大哥可曾知道。”岳飛道:“在下正是岳飛,尊駕何人,找岳飛有何貴干。”王佐道:“在下王佐,特來尋訪大哥。”岳飛道:“既如此,請入內說話。”領王佐入內。
內景:岳家廳堂,岳飛領王佐入,二人坐下。王佐將一沉重包袱置于桌上,解開包袱,露出一堆黃金珠寶。岳飛見了問道:“兄弟這是何意。”王佐道;“請大哥接旨。”岳飛道:“這位兄弟好糊涂,你我素昧平生,來傳什么旨意,這旨意又來自何處。”王佐道:“實不相瞞,小弟是奉洞庭湖通圣大王楊幺旨意前來,只因當今天下混亂,金人侵擾,朝庭腐敗,金兵攻破開封以后,二帝被擄北去,天下無主,我主順應天時,在洞庭湖聚齊數十萬之眾,欲取代趙宋天下,只因在下昔年在東京考武見識過大哥經緯之才,我家大王十分仰慕,命小弟前聘來請大哥前往共謀大業。請大哥切勿推辭。”岳飛聽罷,冷笑道:“我道是什么旨意,原來是個草頭大王,可惜你沒長眼睛,我岳飛乃堂堂正正的大宋子民,亦曾受朝廷獎賞,當今國家不難,汝等不思報國,卻趁機謀逆,此等不忠不孝之事,豈是正直子民所為。岳飛是斷不會干的,請不要在此白費心機。而且我觀你也并非不懂禮儀之輩,何必追隨流寇,行此欺君滅祖之舉,何不棄暗投明,做個堂堂正正的偉丈夫。”
王佐被岳飛說得滿面羞慚,起身朝岳飛一揖:“大哥大義凜然,令王佐十分慚愧,萬分敬佩,再不敢提招請之事,只是在下已身陷賊窩,身不由己,一時難以脫身。今尚有一求,不知大哥肯否。”岳飛道:“還有何事。”王佐道:“在下十分敬仰大哥忠直為人,欲求與大哥結為異姓兄弟,大哥可肯屈就。”岳飛道:“此事本當概允,只是你現在尚在賊營,不好為之,只待你改邪歸正,就是岳飛的好兄弟,隨時都歡迎你。”王佐道:“謝大哥,在王佐心中,你就是我大哥了。以后若有機會,我一定追隨大哥,建功立業。小弟就此告辭了。”岳飛道:“恕不久留”說著將包袱包好交與王佐道:“這些請你原物帶回。”王佐接過包袱,并隨身掏出幾錠銀子道:“大哥,今日小弟不恭,多有得罪,這幾兩銀子是小弟自己的,萬望大哥笑納。”岳飛道:“這個也不能收,說到底也不干盡。我也不留了,請回吧。”王佐道:“大哥真豪杰也,小弟就此告辭,后會有期。”說完牽馬出。
(8)外景:上午。徐仁率隨從數名至岳家莊前,前前面衙役舉有“圣旨”牌,眾下馬進莊。
一衙役至岳家大門前,高聲喊道。“圣旨到,欽差徐大人到,岳大爺快快出來迎接。”徐仁等眾人進院。
岳飛出,一見是徐仁,急忙躬身迎接道:“不知徐大人駕到,有失遠迎,”徐仁道:“賢契,老夫今日是奉旨而來,快快聽旨吧。”岳飛:“大人且慢。前日有個王佐也曾來傳什么旨意,卻是洞庭草寇楊幺欲招小人前去,被小人斥退。現今二帝蒙塵,汴京被張邦昌占據,不知大人所奉何人旨意。”徐仁笑道:“鵬舉真好細心,你尚不知,這是朝廷九殿下康王,奉先皇血詔,拼死南歸,現已在金陵即皇帝位。經王元帥保舉,新皇特命下官持詔前來,招你去匡扶社稷。還不信么。”岳飛大喜,將徐仁迎入正堂,跪下道:“草民岳飛接旨。”
徐仁正堂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多難所以興邦,憂患所以啟圣,當今金人南侵,國運艱難,山河破碎,二帝北轅,朕奉血詔而繼位,欲圖恢復河山。奈兵微將寡,難酬宏愿,茲爾岳飛文武兼備,可堪重任。特派徐仁代朕賚賜黃金五百兩,彩緞百匹,御酒十曇,即著來京受職,率兵伐金。迎二帝于北國,救生民于涂炭。以慰朕躬。欽此。”岳飛:“謝主隆恩。”接過圣旨,供于中堂。再請徐仁坐下,恭身拜道:“多謝徐大人栽培之恩。”徐仁:“如今皇命在身,鵬舉不宜久留,今日就要起程方好。”岳飛;“大人所言極是,待在下別過母親。即刻動身。”
(9)內景:岳家正堂。岳母攜媳、孫入。岳母道:“民婦見過徐大人。”碧玉上前道:“徐家伯父,今日來此,也不久坐一會,就催人要走。侄女還沒請安呢。”牽過岳云:“兒子,快來拜見徐爺爺。”岳云跪拜了三拜:“拜見徐爺爺。”徐仁,“好個乖孫子,老夫人好福氣。只是今日王命在身,不能久留。老夫寒酸,也沒給侄孫子帶什么禮物,”身邊摸出一錠銀子約五兩交與碧玉。碧玉推辭不接道:“豈敢要大人破費,實不敢當。”徐仁道:“是看不起你伯父了不是,老夫還指望侄孫兒快快長大,為國出力呢,收下。”碧玉見狀,只好收下,對岳云:“還不謝過徐爺爺。”岳云:“謝徐爺爺。”
(10)岳飛在祖宗牌位前跪拜。“父親、義父,孩兒今奉皇命,即刻就要出發,望祖宗庇佑孩兒為國立功,光宗耀祖,”又對母親跪拜:“母親,孩兒此去,一定牢記母訓,精忠報國,不管有多太難處,定當勤于王事,鞠弓盡瘁,絕不辱滅岳家門風。”又起身對碧玉:“賢妻,你來我家這此年,甘守清貧,孝順母親,撫養兒子,你我夫妻恩愛,岳飛十分感你的情,我離家以后,家里諸事諸要你操勞,岳飛在此拜托了。”碧玉道:“你我夫妻,也要講客氣么。只是你到了外邊,不要忘記家里還有人天天盼望你哩。”徐仁笑道:“還是我侄女兒爽快。”
岳家外院。衙役牽出岳飛馬匹,搬出槍械,鎧甲。岳飛拜別母親,“母親,還有一事,幾位兄弟若回來找我,讓他們速來軍前效力,為國立功。”岳母:“娘曉得,你隨徐大人出發吧。”岳飛隨徐仁一齊出門、上馬,出發。岳母、碧玉揩淚,揮手。馬隊疾馳而去。
(11)外景:皇宮外,徐仁領岳飛步行入宮。至宮門,徐仁入內。
內景:金殿。趙構坐朝。徐仁上前跪拜:“皇上,臣奉命宣詔岳飛,今岳飛星夜兼程,已到宮外候旨。特來交旨。”高宗大喜:“即宣岳飛進殿。”傳旨官:“皇上有旨,岳飛進殿見駕。”岳飛儀表英俊,大步入內,朝趙構跪拜:“草民岳飛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高宗:“賢卿平身。岳飛,朕久聞你年青有為,特詔你來為國出立,暫封你為統制之職,任北伐前部先鋒。在大元帥張所軍前聽用,待有功再行加封。”岳飛,“謝主隆恩。”趙構又道:“徐愛卿,你那湯陰縣現在可有金兵?”徐仁跪拜:“臣正欲稟報。自二帝北轅以后,金兵即常來騷擾,要小縣歸順,小的待他走了以后,連夜收拾所有公款錢糧,輾轉南來,尋找皇上,而今實在是無法復任了。”趙構道:“啊,湯陰你就暫時別去了,你前次解糧前來,此次又招賢有功,朕升你為潭州節度使,擇日赴任去吧。”徐仁:“謝主隆恩。待皇上收復中原以后,臣還去湯陰當縣令吧。”趙構道:“你去吧。”王淵笑道:“好一個清明之官。”
外景:宮外,眾臣出宮,岳飛上前拜見宗澤:“恩師,這些年來,時時念著恩師大恩,一直未能報答,深深有愧,還望恩師多多指點。”宗澤,“今后你我一殿為臣,不宜講究個人恩怨,大家都要精忠報國,賢契切記用兵之道,定可為國立功。”岳飛再拜而別。
(12)外景:宋軍大校場。大隊兵馬準備出發。點將臺上,大元帥張所(七十歲)坐于臺中。兩邊眾將侍立。張所:“各位,昨日接前方探子來報,金兵又調集大軍,向南推進,意欲乘我新君繼位不久,進攻金陵。皇上已選派岳統制為前部先鋒,大軍就要北進抗擊金兵。”對岳飛:“岳先鋒,昨日讓你選調精兵,可否選好。”岳飛:“稟大元帥,共選得八百騎兵,可作先鋒。”張所,“何不多挑一些。”岳飛:“元帥,兵貴精而不在多,只要將士齊心,堅韌不拔,自然可以一當十。現今營中老弱者甚多,一些新兵又訓練不足,這八百兒郎都是末將反復挑選。再待末將嚴加訓練,皆可上陣殺敵。”張所:“這樣吧,我再選一千二百青壯兵丁,由你指揮,也可壯你威風。”岳飛:“謝大元帥。”
張所對眾將:“前路先鋒已定,那位愿為二路先鋒?”眾將噤聲,無人答應。張所沉思,(畫外音):“都是這等貪生怕死,怎能殺退金兵。”即嚴肅道:“當今國難日深,我等為將領兵,就該為國出力,寧可戰死沙場,馬革裹尸,決不可貪生怕死,畏縮不前。大家聽我將令。山東節節度使劉豫聽令。”劉豫猶豫道“末將在。”張所道:“命你率本部兵馬,為二路先鋒,前后接應,不得有誤。”劉豫無法推托,只得應道,“得令。”張所“其余眾將,迅速整頓兵馬,隨后跟進。”眾將:“得令!”張所:“旗牌官。午時一到,放炮三聲,大軍啟程。”
(13)外景:岳飛領兵前行。軍士舉旗“大宋敕封前路先鋒都統制岳”至一山前,忽有人從后面追來大叫:“岳大哥,等等小弟。”岳飛回頭看,見是吉青。大喜:“原來是吉青兄弟,你緣何在此,”吉青,“自從在岳家莊與大哥分別,我與眾兄弟走散,正欲回去,卻在此地聞得大哥領兵為前部先鋒,我即在此專等,要隨大哥前去殺殺金兵,建些功業。岳飛:“如此甚好,愚兄這里正需要兄弟幫忙。一同前往吧。”吉青隨行。隊伍繼續前進。
(14)外景:大軍來至一山前,山谷險峻,路邊有“八盤山”石碑,岳飛駐馬觀察山勢。對吉青:“兄弟,你看這兒山勢險峻,實在是用兵的好地方。”對隨行將校,“令隊伍暫停前進,你去查詢一下,今日探子可曾回報。”將校答:“探子昨日派出,今日應有消息報回。”傳令士兵,“各營原地休息待命。”
隊伍停止前進。原地休息。一哨馬前方馳來,下馬。對岳飛。“報告先鋒,小人已探明金兵前鋒金牙忽、銀牙忽率兵朝南而來,離此不到十里了。”岳飛:“好,前去再探。”轉對眾部下:各位,此地是設伏的極好地方,各哨按單雙序列兩邊山林內各埋伏一千人馬,單哨在左,雙哨在右,備強弓硬駑,待金兵到時,聽我號令,一齊殺出。”又對吉青:“吉青兄弟,你挑一百名軍士前去迎敵,只許敗,不許勝,引金兵來此。”吉青點兵前行,各哨分頭埋伏。
(15)外景:金兵大隊前進,前隊有士兵舉旗,“大金東路先鋒金牙忽”“大金東路副先鋒銀牙忽”金牙忽對銀牙忽道;“賢弟,我等受四殿下派遣為前部先鋒,一路所向披糜,無人抵抗,近聞宋朝康王南逃以后,在金陵坐了帝位,派張所為元帥,岳飛為先鋒前來迎戰,至今未見動靜,我等可要小心才是。”銀牙忽:“大哥所見雖是,但我觀宋兵驚魂未定。即使有些人馬前來,怎當我大軍英勇無敵。若有宋軍前來,我管叫他有來無回。”午后,大隊慚近八盤山。金兵有疲備狀。
(16)外景:金兵大隊繼續前進。吉青領兵五十人迎來。銀牙忽見了笑道:“大哥,你看,前面來的可是宋軍,這幾個人也來與我為敵,還不夠塞我牙縫,待我去會會他來。”說完舉大刀上前大喝道:“呔,來者何人,敢擋大軍去路,不要命了么。”吉青領隊迎上去,大喝道:“來者可是金將,一路讓汝等占了便宜,今日碰上你吉爺爺,休想過去,”隨即舉狼牙棒朝銀牙忽打去,銀牙忽舉刀接住,幾個回合后,吉青故意敗退。銀牙忽打馬追來。進入八盤山峽谷。銀牙忽擔心埋伏,放慢不追,吉青回轉身道:“蕃奴,還敢追來嗎,我這里可有埋伏,諒你不敢來追。金牙忽擔心銀牙忽吃虧,催人馬急進,金兵大隊進入谷內。隊伍零亂。忽聽一聲炮響,兩邊山上喊聲振天,弓箭猛射。金兵大亂,金牙忽欲領軍回返,指揮不靈。岳飛提槍擋住金牙忽退路,大喝一聲,“宋軍先鋒岳飛在此,還不快快下馬受死。金牙忽來戰來戰岳飛,岳飛奮起神威,只幾槍,把金牙忽挑于馬下,當場死亡。
金兵見死了主將,到處亂竄。宋兵從山林中四面沖出,力戰金兵。吉青回轉身,與銀牙忽對打,銀牙忽慚力不支,忽聞士兵驚叫,哥哥金牙忽被岳飛殺了。心里一慌,手中刀法亂了,被吉青舉狼牙棒一擊,頭部開花,死了。金兵見主將已死,紛紛逃命,宋兵趕殺。部份突圍,戰場慚趨平靜。
(掠影):戰場慘象,死尸橫七豎八(若干特寫。)宋軍打掃戰場。近鏡頭;收拾槍械;牽馬;清點金兵死亡人數;救助傷兵。
(17)內景:翌日。二路先鋒劉豫大帳;劉豫問部下。“近聞金兵大舉南來,不知前隊遭遇敵人與否。”一部將答;“末將聽說昨日前隊在八盤山與金軍大戰。戰至黃昏尚聞殺聲,不知結果如何。”劉豫有些得意:“此時未見有人前來求援,岳飛只怕是九死一生了。各位注意,若有人前來求援,只需口里答應,卻不許發一兵一卒。”
一傳令兵入。“啟稟大老爺,現有前部先鋒岳飛營前吉青求見。”劉豫道:“果然求救兵的來了。告訴他。我正在議事,讓他在外面等著。”傳令兵出。
劉豫對身邊眾將道:“各位注意,我軍各部速離大道駐扎,若是金兵殺來,我們只可避讓,不可迎戰。讓張所那老掘頭去對付去。”眾將:“是。”
傳令兵入;“大老爺,吉青道:他們昨日大勝,殺了金兵正副先鋒,金兵二萬多人全軍復沒,欲報知劉大老爺以后,再往帥府報喜。”劉豫大驚:“竟有此事,速傳他進來吧。”傳令兵出領吉青入,對劉豫道:“小將岳先鋒麾下吉青,奉岳先鋒之命前來報喜。昨日我軍與金兵在八盤山大戰,岳先鋒巧設埋伏,引金兵大隊入甕,我軍伏兵殺出,金兵不知底細,遂遭慘敗,正副先鋒金牙忽、銀牙忽被斬。其余兵將被殺五千余人,大部金兵棄械逃命,繳獲器械緇重無數,列有詳細清單在此。岳先鋒特命我來報知大老爺,再去大元帥處報喜。”劉豫假意道:“吉將軍辛苦,你可先回本營休息,大元帥那里,我即派人報去,”對親兵:“快給吉將軍斟酒,吉青道:“也好,我正好要前去防備金兵反撲,就有勞大老爺了。”親兵給吉青倒酒,吉青飲畢,將報喜清單交與劉豫而去。
劉豫與親信密謀:“你速將喜報改寫成我軍戰績,明日你去報知張所帳前。不要提及岳飛殺敵一事。”親信答道:“小人知道。”
(18)外景:大地,岳飛、吉青率兵繼續前進。大軍來至青龍山,山勢險峻,兩面環山夾道,路邊一條河,水勢湍急,岳飛駐馬,問部將,“可有人知道此山何名,”一將答道:“末將知道,此山名喚青龍山,十余里內皆無人煙,以前常有強人出沒,搶劫過路客商。”岳飛略一沉思道:“下令各哨,就在此依山傍水駐扎,多派探哨,打探金兵消息,待機行動。”眾軍就地扎營
岳飛與吉青前后察看地形。岳飛對吉青道:“兄弟,我觀此處,最好設伏,你速去二路先鋒劉大人處,調取火藥一百桶,撓鉤二百桿。大口袋四百個和火箭、火炮多件,如無則去大元帥處求調。不得有誤。”吉青應道:“是,我這就去。”策馬轉身出發。
(19)內景:劉豫帳內,門衛領吉青入內,行禮道:“元帥,在下受岳先鋒差遣,前來請元帥撥發火藥一百桶,撓鉤一百桿,大口袋四百個,并要火炮火箭多件,軍前急用。”劉豫:“吉將軍,你可知道要這些物件所作何用?”吉青“在下不知,只請元帥盡快撥給為是,”劉豫:“我這里一時哪里有這許多事物,須請大元帥帳前才能調齊。”吉青:“那在下即去大元帥處求調。”說完欲出。劉豫(怕戳穿冒功之事)急道:“且慢,待我派人去大元帥處調來,明日即派人送去,你放心回營吧。”吉青;“有勞元帥,在下告辭。”
(20)內景:大元帥張所大帳。張所坐帳內閱戰報,部將胡先入:“大元帥,末將有一疑點請大帥析示。”張所:“有何事。”胡先:“今日劉豫派人來調撥火藥、撓鉤等物。說是殺敵要用,末將細想,前日劉元帥派人來報喜,未曾提及岳飛情況,我想岳飛既為前路先鋒,又無敗跡報來,這二路先鋒卻獲大勝,是何道理,難道岳飛躲過了金兵不成,其中必有蹊巧。”張所:“我也正在疑惑,你以為該作何處置。”胡先:“待末將扮作獸醫秘密前去,定可探個明白回來。”張所:“如此甚好,只是要保守機密才好。”胡先:“絕不敢誤了大元帥的事。”出。
(21)外景:山道,胡先平常打扮,騎馬速奔,來到青龍山,悄悄至一山石邊觀察:見岳飛督促部下分頭布陣備戰。一部份士兵將柴草堆放路旁;一隊士兵將大麻袋裝滿沙石,在小河上游筑壩;一隊士兵在一青面將(吉青)率領下往前開拔。
胡先慚慚靠近,聽得近處有士兵說。“岳先鋒真乃奇才,前次巧設埋伏,連斬兩名金軍大將,殺得金兵大敗而逃,這次不知又是哪個金將倒楣,我等跟上岳先鋒,真是痛快。”另一個說:“只是朝庭不要再出張邦昌那樣的奸賊才好。”又一士兵說:“聽說二路先鋒劉豫也是個貪功怕死的角色,不知是否果真如此。”有士兵說:“快莫亂說,若讓岳先鋒知道了,追究下來,可不是小事。”
(22)內景:張所大營:胡先與張所密談。“大元帥,末將昨日化裝前去,經過劉豫大營時,那里毫無戰斗跡象,趕至岳飛駐地青龍山,見士兵正用劉豫調去的物件布設埋伏,小的聽到士兵議論,前日八盤山大勝金軍,正是岳飛功勞。”張所:“果然是劉豫貪功瞞報了。你可再化裝前去,觀察前方動靜,防止劉豫這左廝又來搗鬼。”胡先:“得令。”
(23)外景:金兵大營,主帳前掛:“大金國東路軍大元帥粘罕”旗號。
內景:粘罕帳內:粘罕與眾將議事。粘罕;“前番命金牙忽、銀牙忽二人為先鋒,領兵五千前行,不料被那無名小將岳飛殺害,實屬意外,今我親率大軍前來,看他還有何辦法奈何得我。”元帥銅文先郎道:“狼主,據在下所知,那岳飛在汴京武考時槍挑了小梁王,是一個有勇有謀的青年將領。南朝新皇帝和一班老元帥都十分看重于他。我等不可輕敵。”粘罕:“縱然他有些本事,以我十萬貔貅,百員虎將,難道還怕他不成。”一部將報告:“元帥,有探子報告:岳飛率部已在五十里外的青龍山扎營。”粘罕:“好,傳下去,大軍明日進兵青龍山。”
(24)外景:金兵大隊前進,前面粘罕、銅文先郎等前行,軍士舉旗:“大金國東路大元帥粘罕”。
時近黃昏:大隊進軍,一金兵探馬來報:“啟稟狼主。前面已是青龍山,宋軍已在山前扎營。大軍是否繼續前進,請狼主示下。”銅文先郎道:“狼主,現今時近黃昏,大軍經過一天拔涉,又不知宋軍底細,不如就地扎營,明日再進攻吧。”粘罕:“也好,令各營就地扎營吧。”有軍士傳令:“就地扎營,準備明日進兵。”金兵停止前進,(特寫)棄槍,放馬,埋鍋,點火,搭帳棚。
(25)外景:宋軍埋伏等待:(特寫)山林中的火槍手、撓鉤手;河上游守壩的;路邊散放的柴草等。
岳飛在前面谷口與吉青商議:“兄弟,這金兵現在不動,若待到明天白天,他人多勢眾,我們就被動了。你且守在這里,待我去引了金軍過來,進入我軍埋伏圈內,直待金兵敗退時,你才出來阻住廝殺,切切注意,不可放走了粘罕。”吉青:“大哥一個人去搦戰,可要小心。”岳飛:“放心吧,保管叫他人仰馬翻。”
(26)外景:金兵營前。士兵們正在忙亂。
粘罕、銅文先郎等騎馬在陣前觀看地形。
岳飛單騎趕到。面對粘罕等大喝:“金兵聽著,我乃宋將岳飛,前來踹營,曉事的放下兵器,滾一邊去,愿送死的快上前來。”銅文先郎不等粘罕將令,舉刀上前接住岳飛廝殺。幾個回合,銅文先郎不敵岳飛,敗走一邊。岳飛撇開同文先郎,闖入大營亂砍亂殺,不少金兵死傷。
粘罕大怒,指揮兵將將岳飛團團圍住,岳飛左右開弓,金將不能近前,時有死傷者。
岳飛有意引金兵入甕,且戰且退。
粘罕令同文先郎;“你速點二萬人馬,隨我追殺,定要抓住這岳飛南蠻。”同文先郎:“狼主,眼看天色已黑,前面恐有宋軍埋伏。”粘罕:“就有埋伏,我也不怕他。你只領人跟來。粘罕追住岳飛廝殺。幾個回合,岳飛詐敗而退。
粘罕追殺,銅文先郎麾軍緊跟。逐慚進入山谷。粘罕遲凝,岳飛轉身挑戰道:“粘罕,我這里伏有十萬大軍,你敢來送死嗎。”粘罕大怒,諒你有幾個鳥人,敢來找死。令同文先郎:“令大軍跟上,今晚若勝不過這岳南蠻,如何進得中原。”又向岳飛追去。
(27)夜景:青龍山谷,戰場,
1、岳飛又與粘罕戰幾個回合,虛晃一槍,回身轉入一山灣。撇開粘罕。粘罕緊追岳飛,忽然岳飛轉入山中,
2、粘罕不見岳飛,正在疑惑。
3、忽聞一聲炮響。兩邊山上喊聲大作,火炮、火箭齊發,引燃火藥柴草,頓時大火沖天,金兵被火燒煙薰不辨方向,全線大亂。
4、粘罕、同文先郎令軍急退無效。金兵互相踐踏。兩邊山林中宋軍喊聲大作,箭弩齊發,(特寫)金兵中箭倒地、哀嚎。
5、宋軍喊聲大震,勇猛沖鋒,用撓鉤鉤金兵的馬,(特寫)馬倒,金兵倒地,被殺。宋兵同金兵打斗。雙方鏖戰不止,各有傷亡。
6、金兵敗退,同文先郎拼死保住粘罕后撤,荒不擇路。后面金兵亂兵跟著逃竄。
7、青龍河邊,前邊道路大火沖天,粘罕見河中水不甚深,領軍將涉水過河。
8、兵至河中,宋軍號炮一響。上游宋軍扯開沙袋,河水傾瀉而下,下游河水陡漲,金兵被激流卷走無數,
9、(特寫)河水沖來,金兵不識水性被淹死,
10、粘罕、同文先郎牽馬在水中奮力掙扎上岸,部份兵將跟隨,沿山路往回逃竄,
11、山口,小道,粘罕、同文先郎等脫離水火戰場,后有少量金兵跟隨,狼狽不堪。(特寫)破衫者,頭破流血者,跛足者,滿臉煙火色者,呵唷之聲者。
12、天色將明,一片灰暗。粘罕勒馬,昏暗中見兩面山勢險峻,前面谷口狹窄,忽然大笑一聲,同文先郎道:“狼主何以發笑。”粘罕道:“我看這岳南蠻雖會用兵,也屬平常。”同文先郎:“何以見得呢?”粘罕:“他若在此處埋伏一支人馬,我等就是插翅也難飛了。”話音剛落,突然一聲炮響,粘罕一驚,險些掉下馬來。與同文先郎等駕馬急逃。
13、炮聲中,吉青率軍橫路殺出,眾士兵大叫:“不要走了粘罕。”“不要走了粘罕。”喊聲中紛紛朝氣金兵殺來,
14、昏暗中,同文先郎急對粘罕:“狼主,你速下馬,換了士兵服裝從側面走吧,這里由我對付。”說完將粘罕推下馬,自己大聲應道:“粘罕在此,宋將敢來送死么。”
15、吉青舉狼牙棒來戰同文先郎,
16、粘罕換過士兵服,混在眾金兵中,沿山邊小道溜走。
17、宋兵追殺殘余金兵。金兵逃、死甚眾,
18、銅文先郎力戰吉青,宋兵慚慚圍攏,大喊:“活捉粘罕。”
19、岳飛從后邊追來,大喊:“不可放走粘罕。”吉青膽壯,同文忙于應付,有兵士用槍刺傷同文先郎的馬。馬一個閃失,同文栽于馬下,宋兵齊上,吉青急令,“不要傷他,將他捆起來。”眾士兵將先郎捆綁。
20、殘余金兵見同文先郎被捉,加急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