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岳飛

第九章康王即位

人物:徽宗、欽宗,李若水,崔孝,金兀術,哈密嗤,趙構,王淵,張所,都寬,杜充,秦檜,金太宗,同文先郎,趙信,

(1)內景:上京黃龍府金太宗大殿。金太宗坐于龍椅,兩邊文武分列。門官領哈密嗤入內,門官跪報:“啟稟大王,今有四太子殿下派軍師哈密嗤押解宋朝兩個皇帝前來。請皇上處置。”哈密嗤站過一邊。

金太宗大喜:“給軍師賜坐,你們這次連連大捷,又將宋朝皇帝擄來,兀術果然不負朕望,為我金邦立下大功,我一定要重加獎賞。且將宋朝兩代皇帝押往城北山洞看押,供給飲食和用品,派一得力官員看守,嚴守秘密,不可讓外人接近。傳令眾王子,各部大臣明日銀安殿賜宴慶功。”

門官入:“啟稟皇上。外面有一宋朝官員,大罵大叫,要見皇上。”

金太宗問哈密嗤:“此是何人?”

哈密蚩道:“稟大王,此人糸宋朝吏部侍郎李若水,為人忠直孤傲,四殿下十分敬他。特囑臣稟明大王,求大王對此人格外施恩,讓他一讓。”

太宗:“原來如此,且不計較,傳他進來,看他有何話說。”

門官帶李若水入。李若水進殿就叫:“哪個是金國皇帝,宋金兩國,各有疆界,宋國又幫助汝等征服了遼國,本已多年和睦相處。此次為何背信棄義,興兵犯宋,又使小人手段,將二帝騙至汝邦。不僅不視為上賓,反而派兵監視,限制二帝自由。有何道理。”

金太宗:“李先生,久聞你是個迂腐,果真不假。你宋國久據中原,皇帝不理朝政,放縱貪官污吏欺壓百姓,,民不聊生,理當仁義者管理天下。”

李大罵:“汝等也算仁義之師么。施展陰謀詭計,利用奸妄之臣,收受錢財,毀我宗廟,這仁在哪里,義從何來。”

金太宗怒道:“你不要在此胡鬧,你若真有本事,何不就在宋殿殺掉奸臣,保住你的主子,跑到大金來逞什么威風。”

李若水被擢到了痛處,氣得大罵:“諒你小小蕃邦,有何能耐,汝等依靠我邦敗類,一時得逞,只待我邦各路大軍聚齊,踏平你這黃龍府,管教汝等死無葬身之地。你侮辱我上邦天子,真是豬狗不如。”說著突然奮力向金太宗沖去,揪住就咬,金太宗急避。一侍衛上前,揮劍一剌,把李若水砍倒在地,另外幾名侍衛齊上幾劍,李被當場砍死。

金太宗:“何必將他殺死,此人雖太迂腐,倒也可愛。算了,軍師,你告訴兀術,并非我有意殺他,你且將他好好埋葬了吧。”哈密嗤:“遵命。”

(2)外景:五國城牢營,大園木札架的高大營門,警衛森然,營內小隊巡邏。營門外崔孝入,衛兵頭攔住:崔先生,來此作甚。崔孝:“你也知道,我原是南朝臣子,現今二主被押在此,你開個方便,讓我去瞧上一瞧,也算盡個臣子之道。”

衛兵頭:“崔先生,不是我們不給你面子,只是大王吩咐下來,不準外人接近。看在你平時幫我們醫馬,甚是有勞,你可速去看看,趕緊出來。不然我們擔待不起。”一軍士查看提包,放行。

(3)內景:北山,靠西山坡,一排窯洞。洞口有木柵門關閉,崔孝沿洞找去,尋找不著,輕聲喊道:“宋朝萬歲爺,你在哪里,萬歲,萬歲,你在哪里。”只聽一洞里傳出聲音:“王兒,外面好像有人叫喊,是叫我們的樣,你去看看。”一窯洞口露出一張焦悴地臉。門掛鎖,崔孝近窗前前辨認,隔窗跪下“皇上,臣原系雁門關總兵崔孝,在此流落十八年了,聞二位圣上蒙塵北來,特來叩見,微臣無物奉敬,只有兩件羊皮襖,和一袋羊脯送來,圣上暫且收下。”東西從窗口遞進。徽宗淚眼模糊道,“朕早知道雁門關失陷,原以為你已經徇國,難得你一片忠心。只因張邦昌奸賊誤國,我等失察,才至今日之難,慚愧,慚愧。”

崔孝左右張望,見無人,又問,“圣上,現在朝庭何人掌管。”

欽宗,“只有九子康王,也被張賊騙來為質,朝中已無人管理。”

崔孝:“皇上,恕臣直言,國不可一日無君,既然康王在此,須請圣上降詔,待臣相機送與康王,令其南逃,繼承大統,使我朝軍民歸屬有望,方可收拾河山,二圣方有南歸之`日。”

欽宗:“如此甚好,可哪來紙筆。”

崔孝急道:“恕臣不恭,圣上請降一道血詔吧。”

欽宗:“甚好。”從身上撕下一塊白布,咬破指頭血書“王兒如面,命汝即速南歸,繼承帝位,重整江山。趙桓手書。”崔孝跪接藏好。哭拜:“二位圣上好生保重龍體,老臣去了。”二人流淚而泣。

(4)外景:中原大地,大隊金兵北撤,冬日陽光下,金軍旗幟飄揚,隊列整齊,金兀術在眾將簇擁下,躊躕志滿。

趙構在金將監視下,不時回頭南望,神情俎喪。

黃昏,天氣驟變,北風呼嘯,軍旅難行。兀術與眾將至一山口處,狂風括來,坐騎驚嘯昂立。金兀術等下馬,令烏國龍:“速令各部停止前進,就地依山扎營。”

(5)外景:崔孝單騎南奔,至山前與兀術大軍相遇,緊避一邊觀察,恰大風,金兵停止前進。

(6)外景:山口邊,金兀術馬邊踱步,親兵正在扎營帳。崔孝至,上前對兀術道:“狼主,此處不宜設置帳棚。”金兀術道:“你是何人,為何在此。”崔孝道:“小人姓崔名孝,是此間封丘縣人氏,原本在老大王大本營中做一名醫馬官,只因家母重病,南來探視,今欲返回上京,正好在此碰上大軍,見狼主在此扎營,只因狼主是當世英雄,小人十分敬仰,恐狼主受累,故前來說明。”金兀術道:“為何此處不宜扎營。”崔孝道:“此處緊挨山口,一至夜間,必然風大,若遇上下雪,風雪直往此處灌來,掩滅帳棚,豈不危險,若往山窩里靠,就可保無虞了。”兀術道:“先生說的有理。多謝了。”即令親兵:“將帳棚扎往山窩里去。”

此時,烏國龍來報道:“狼主,只因天氣驟冷,不少戰馬勞累過度,經不住風寒侵襲,病倒了,軍中醫官甚少,有的馬得不到醫治,十分麻煩。”金兀術聽了,對崔孝道:“崔先生,你不是在大本營當馬官么,就請你隨我同行,幫助醫馬如何。”崔孝道:“小的本系馬醫,狼主有令,理當受命。”兀術喜道:“我命你為醫馬官,賜你令牌一塊,準你各營行走。”崔孝道:“遵命。”

(7)外景:雪停,天陰,金兀術大帳前。崔孝提一皮袋走來,一親兵道:“崔先生,這幾天你都哪去了,這里狼主馬隊有幾匹馬不肯吃料,正要請你瞧瞧。”

崔孝靈機一動:“好,現今要去康王殿下處醫馬,回頭專來給你看馬,不知那趙家殿下在哪座帳棚。煩你派一人引導一下可好。”

軍官對一軍士:“你領崔先生去,定要等待崔先生一同來醫馬。崔先生,你也知道,狼主的馬是耽擱不得的。”崔孝:“在下知道,一會便來。”

軍士領崔孝至一帳棚,前有轅門,衛士見有大元帥帳前軍士引領,并不阻攔。引領軍士說:“崔先生,你速去,我在此有個同鄉說說話。”崔孝入內。

(8)內景,趙構帳內:趙構坐地觀書。崔孝上前輕聲道:“老臣崔孝參見殿下。”趙構,你是何人,卻是中原口音。”崔孝:“殿下不必多問,今有二帝血詔在此,”說畢將詔書交與趙構。趙構跪接。見詔淚下,問:“我父皇和皇爺爺可好?”崔孝:“被人擄去,哪能安好,只是茍活而易,殿下當以國家為重,速速南逃,方可慰二帝殷望之情。”趙構:“多謝先生至此,趙構當竭力為之。”崔孝出。隨軍士至兀術馬營,看馬,給馬飼藥,牽出其中一匹對軍官道:“此馬有些重癥,須我帶回去連夜針炙,方可痊愈,明日我自送來。”軍官:“狼主的馬是專用的,不可與他人乘騎,否則你可擔待不起。明日定要送來。”

崔孝道:“這個自然。”崔孝牽馬出。(換)崔孝在馬棚系馬,加料,口中念道:“大宋歷代先皇有靈,保佑殿下脫得此險,重整河山。”又拍拍馬胯道,“畜牲,你若有些靈氣,明日送大宋殿下南去,來生定當富貴封候。”馬長廝昂立,似通人性。

(9)外景:天氣放晴,兀術興致頗高,領眾將出外打獵,兵將出發。

崔孝出帳探看,見大隊出發圍獵,大喜。心中忖道:“真是天不滅宋。”

圍獵場景,軍士四面圍堵,野地里有野獸奔走。兀術見一野鹿,飛箭射去,軍士拾中箭之鹿報喜:“狼主真乃神箭,一箭正中鹿頸。”兀術大喜:“好,就賜與你吧,回去與弟兄們共享,可以御寒。”策馬繼續追擊獵物。圍場氣氛熱烈。

(10)內景;時近中午,陽光照射下,趙構帳前,看守兵丁喝酒,瞌睡。警衛松懈。此時崔孝騎兀術快馬至,對衛兵說:“狼主今日圍獵,甚是有興,著令各王子前去比賽。叫我特來叫宋朝康王前去比試,顯顯大金武功。”衛士:“可有狼主令牌,”崔孝拍拍坐馬道:“我身上原有令牌,這是狼主坐騎,可曾有詐。”一軍士頭醉眼一看,“確是狼主坐騎,放他去吧。”崔孝入內,一軍士隨入,崔孝大聲道:“趙家殿下,狼主有令,令你速去圍場與王子比武,速速去來,”同時向趙構使眼色。趙構明白。迅速收拾。牽馬隨崔孝出營。

(11)外景:(A)二馬在營房中奔馳,(B)金軍營門口,門衛盤問。崔孝指馬:“這是大元帥的坐騎,狼主命我接趙家殿下去獵場比武。不得有誤。”邊說邊走。衛兵欄阻不住。(C)小山坡,樹林。二騎急馳。

(12)外景:金兀術領親兵回營,馬前掛有雉兔等獵物等,至營門邊,一守勞營將官對兀術道:“狼主,剛才崔馬官接了康王去,說是狼主傳他前去圍場比試,怎么此刻就回營了,又不見康王歸來。”兀術大驚道:“我何曾傳他,定是崔馬官弄鬼。他們往何方向去了。”門將道,前面繞過山崗一直朝南去了。兀術急令親兵:“隨我來,追。”

外景(A)金兀術率親隨急追。(B)崔孝聞追兵漸近。急下馬牽過駿馬,“殿下,請換乘此騎快走。切勿回頭。前面往南二十里,過了夾江就是豐丘縣,老臣在此抵擋一陣,速速去吧。”趙構上馬,不忍離去,“我倆生死都在一起。”崔孝不答,舉鞭朝趙構馬猛抽幾鞭,馬奮蹄急馳面去,

(13)外景:山后眾林,崔孝牽刀目送趙構,見趙構馬遠,臉露微笑。

金兀術領親兵至,近前見是崔孝,“你這老南蠻,怎敢私放趙構。”崔孝有意拖延,“狼主,小的知道你也是個講忠義的英雄君子,我原本是宋朝臣子,奉命鎮守雁門關,還是宋、金聯合破遼之時,我被金兵占去關隘,無臉回朝復命。在貴邦流落一十八年了,今宋朝兵敗,但尚有億萬人口,廣大國土,朝中無主。我略盡臣子之道,已送康王南去,請狼主見諒。”兀術正欲答話。哈密嗤急道。“狼主,他這是拖延之計,快別理他。”兀術仿然大悟。“你這老南蠻,等我回頭找你算賬,”說完,策馬急追。

(14)外景:原野,(A)趙構加鞭急走,(B)金兀術等急追不止,(C)趙構快馬漸近夾江,后面追兵逼近。D)江邊,水急不知深淺。趙構馬陡然昂立,長嘯一聲。趙構不敢過江。(E)后面追兵逼近,只聽馬聲廝鳴。后面喊聲慚近,只聽“不要走了趙構。”的喊聲。已可見兀術快馬追來,(E)趙構仰天長嘆一聲,“難道是天要絕宋么。皇天佑我,若能渡得此江,當年年敬奉,決不食言。”說完,又拍馬兒道:“馬兒,你若能渡我過江,便是大宋一大功臣,將來定為你立廟燒香,受百姓朝拜。”馬兒一聲工嘶,騰蹄躍躍欲試。金兵越近,趙構策馬猛抽幾鞭,馬縱身一躍,躍入江中,激起一片水霧,

(15)兀術等追至江邊,馬嘯昂立而止。有隨行親將朝江中射箭,但無目標。兀術等沿岸巡弋一番,不見趙構蹤影,兀術道:“回去吧,他若能回去重人馬與我對決,也是一條漢子。”眾人策馬返回。

(17)外景:兀術人馬回至山坡前,見崔孝已自刎而死,兀術道:“這崔孝也是一個血性漢子,”對一親將道:“念他一番忠心,派人把他埋了吧。”親將道:“是。”

(18)外景,夾江南岸,趙構坐騎奮力游水,終于跌跌撞撞爬上南岸。馬倒人暈躺地,

(19)傍晚。小樹林,滿天紅霞,趙構醒。

(20)趙構艱步沿小道前行。天漸黑。至一古廟前:破門框上有“崔府君廟”字樣依稀可辨。趙構踉蹌入內,昏暗中可見神像,趙構疲備不堪,轉身見殿內有一神櫥。遂將廟門關上,找一根木桿撐住,坐于神櫥后卷縮而臥,慚慚睡去。

(21)內景:天蒙蒙亮,豐丘縣令都寬臥室,都寬摸索起床,對夫人道:“昨夜連做兩個夢,十分蹊曉。”夫人道:“是何好夢。”都寬道:“先是夢見一匹飛馬,馱一貴人,落于縣衙,又不見了。剛才醒來前,又夢見一老者前來道,豐丘縣,還不速去接駕。”我問道:“老者何人,駕在何處。”老者道:“我乃崔府君是也,貴人就在我屋里住了一晚了。”說完飄然而去。夫人道:“我聞此去二十里,夾江河邊,有一崔府君廟,甚是靈驗,莫不是神靈報夢,你何不去那里看看,或許有什么奇遇,也未可知。”都寬道:“有理。”

都寬疏洗畢,衙役班頭來報:“大人,剛才有人來報,稱昨夜有漁人傳言,夾江北岸有人騎馬過江南來,恐防是金人奸細,故來報告。”都寬道:“知道了,你速召集衙役,同我去崔府君廟一帶勘查。”衙役頭答應:“是。”轉身欲走。都寬又道:“還有,把平日我不坐的官轎抬去。”

(22)外景:豐丘縣令都寬騎馬率衙役數人搜索而來,后面一頂藍尼轎子跟隨。都寬見廟門關閉,令衙役推門不開。

廟內,趙構聞推門聲醒。從門縫看是宋人打扮。遂開門。都寬等入,見趙構相貌不凡,又是金人裝扮,上前問,“敢問尊駕何方人氏,為何夜宿在此。”趙構見都寬一身官服。遂問道:“你這里可是豐丘縣境。”都寬道:“正是豐丘縣境。本人豐丘縣令都寬,昨夜忽得一夢,自稱崔府君,令我速來接駕,今晨,又聽江邊漁民來報,言昨日黃昏有一騎一人從江北南來,我特此巡查至今,不知尊駕是何來歷。”趙構:“本人是當今皇上第九皇子,賜爵康王,因被張邦昌賣x國賺入金邦為質,已經二載。今奉二帝傳來血詔,昨日受崔節度指引,南逃回來,欲圖恢復大業。貴縣便是我南歸見到的第一位官員了。”都寬道:“原來是九殿下駕到。”隨即從身上取出縣令金印舉于頭上道:“請殿下恕臣不恭之罪,還請拜驗皇上詔旨,方敢相見。”趙構道:“這個自然,足見縣令忠于大宋,令人敬佩。”即撕開衣襟,取出血詔展示。都寬等見了,急跪在地:“下官豐丘縣令都寬叩見九殿下,請王爺恕臣接駕來遲,請暫去敝衙駐駕,待微臣聯絡近地官員前來護駕,共圖恢復大業。”趙構扶都寬起。“賢卿請起,此處不是說話處,先去縣衙再說吧。”都寬起,令轎子過來,親扶趙構上轎。令衙役開道,自己領眾隨后而行。

(23)內景:縣衙大堂。都寬尊趙構上坐,率縣衙人等跪拜。“豐丘縣都寬率全縣人等拜見康王殿下,”趙構:“各位賢卿不必拘禮。縣令,我且問你,如今縣內有多少兵力可用?”都寬,“有馬軍三百,步軍三百,只可巡邏設卡,縣境內原有元帥王淵率兵數千來此駐札,這幾日正要打聽皇家下落,聞知殿下在此,即會來投的。微臣已派人外出張掛榜文,招納各方賢士來投。”隨令廚房速備酒飯,款待康王。

(24)內景:內廳,都寬陪康王飲酒進餐,有衙役來報。“老爺,外有步軍元帥王淵在外求見王爺,請王爺旨意。”康王,速請來見。

衙役引王淵(七十歲)至門前,王淵入內,見康王,跪拜:“臣王淵叩見康王殿下。”

康王起迎;“王老元戎快快請起,現在國難當頭,何須如此多禮,都縣令,我們且到前廳說話。”三人至大廳,都寬,王淵讓趙構先坐,二人坐,趙構:“王老元帥,且說你如何在此。”

王淵:“老臣本已閑居在家,前聞金兵南渡黃河,李太師兵敗,即招募舊部,聚得三千人馬,星夜北上勤王,剛至此地,即聞二帝蒙塵,老臣進退無主,日夜朝北祈禱,求我主平安,今殿下歸來,老臣有主了。”說畢淚下,嗚咽有聲。康王安慰:“老元帥不必傷心,你一片忠心,孤王自然知曉,且請寬心,我等共商如何恢復江山,抵卸金兵繼續南侵。才不至辜負二帝急盼南歸之殷切期望。”

王淵:“老臣以為,今汴京屏障已被金兵破壞,張邦昌那奸賊盤據那里,不宜輕往。現商丘有節度使張所元帥鎮守,又有河岳為屏,殿下可暫時居蹕于此,先即皇帝位,號令天下,安定民心,命各省前來勤王,定可圖恢復大業。”

趙構:“如此甚好。你將兵馬整頓,再在就近招些人馬,近幾天內我們同都縣令一同往金陵去吧。”

(24)外景:商丘城外,趙構乘大馬車,王淵,都寬等騎馬護衛,至城外,張所率眾官員城外迎接,趙構下車。張所等上前跪拜:“臣張所等恭迎康王殿下。”趙構扶起張所,對眾人道:“眾位賢卿請起。先進城再說吧。”張所、王淵、都寬等擁趙構入城。

(25)內景:公元一一二七年丁未五月初一日,鴻慶宮。趙構登基大典。(A)殿內簡單莊嚴,趙構龍袍皇冠端坐于龍椅上,王淵,張所等從官肅立。(B)值殿官宣布:吉時已到,大宋皇上登基。(C)擂鼓三通,鐘鳴三響,禮炮三發。值殿官:“宣讀先皇血詔。”宣詔官:“先皇詔曰:命康王即速南歸,繼承大統,重整江山,不可久待。------

畫外音:公元一一二七年五月,宋高宗趙構在宋南京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建炎,不久又遷至金陵,三年后再遷臨安,偏安一隅。先后在李綱,張所,韓世忠,岳飛等文臣武將支持下,形成宋、金南北對峙格局,位傳九世,歷一百五十余年。史稱南宋。

(26)內景:金兀術大營,軍師哈密嗤道:“狼主,臣聞得康王南去以后,在商丘當了皇帝,手下聚集了一些老臣,招兵買馬,欲與我邦對抗。”金兀術道:“這小子好大的膽,竟敢自稱皇帝,我當率大軍前去,踏平他那小朝廷,將那小子抓來給我喂馬。”哈密嗤道;“殺雞焉用牛刀,何需狼主親自出馬。臣已探明,趙構小朝廷現今能用兵的僅有兩人,而且皆已老朽無用,只需派一支精兵前去,就可將他擒來。”兀術道:“好,就依你。”對眾將道:“誰人愿往?”先鋒同文先郎道:“末將愿往。”兀術道:“好,我命你領三萬人馬前去,定要將趙構小兒擒來見我。”同文先郎道:“遵命。”

(27)外景:商丘城外。同文先郎領軍至,將城團團圍住。同文先郎出馬揚刀,朝城上大叫道:“城上聽著,快叫趙構小兒出乖乖投降,尚可保全性命,若敢頑抗,待大軍踏平城池,管叫你雞犬不留。”眾金兵吶喊不止,鼓聲大振。城頭上宋軍顯得十分緊張。一守城官令副官道:“你速去報知大元帥,快想辦法。”

(28)內景:趙構殿內,趙構正與王淵,張所,都寬等議事。復見守城副官來報,皇上,大元帥,不好了,大隊金兵前來,已將城池團團圍住,領頭金將十分兇惡,揚言要抓皇上。趙構一聽慌了,急道:“三位愛卿,似此如何是好。”王淵道:“皇上稍安勿燥。為眼下金兵來勢兇猛,我等新皇剛立,兵微將寡。萬萬不可力戰,只可加固城防,徐圖良策。”張所道:“王老元所說甚是。現今城內只的不足一萬兵力,若與金兵硬拼,必敗無疑。”對王淵道:“老元戎,你在此保護皇上,待我去城上督戰,穩住軍心再說。”

(29)外景:城頭。張所招集守城軍官發令道:“各位將軍,現在金兵勢大,我軍勢弱,只能死守,不可出戰,爾等各宜急備擂木炮石,強弓硬弩。不可私毫懈怠。凡有功者,著即加官進爵。臨陣脫逃者,格殺勿論。”眾將得令去。

A、城樓,中下級軍官對士兵動員。B、眾軍士集中對金兵放箭,C,金兵中有人中箭,但仍繼續組織沖鋒。D、部份金兵從云梯試圖登城,宋軍急用炮石,滾木擊退。E、有金兵登上城墻,宋兵上前拼死抵抗,死傷大片,金兵暫時退下。F、下午,天色陰沉,宋兵死傷慘重,活著的十分疲憊。

(30)內景:傍晚,趙構殿內。王淵、張所、都寬與趙構商議。張所道:“皇上。這商城小,我軍兵微將寡,現在可用之兵不過五千,若在此死守,必敗無疑,依臣之見,只可今夜殺出一條血路,方可脫險。”王淵道:“皇上,臣亦以為只能如此。目下金兵主將主攻西門。我等可安排大隊軍士,乘夜在西門擂鼓射箭,虛張聲勢,迷惑金兵。請皇上改著戎裝。臣等拼死護衛,從東門殺出,這一帶我曾在此駐軍,地形熟悉,一直往東面二十里,轉過一個山口,就可到穎河邊一個渡口,在那里找幾條船,順流而下,一路東去,可達楊州,金人不識水性,一定追不上的。”趙構道:“此舉甚好,有勞三位愛卿了。”王淵道:“圣意既定,我等作速準備吧。還請張大元帥去安置城防。我去選拔護衛親兵一百,隨駕東行吧。請皇上早點更衣,準備隨時殺出。”都寬道:“我即速去準備馬匹,帶些銀兩和照明等急用之物。”趙構道:“好,分頭準備吧。”

(31)外景:初夜。商丘城頭,擂鼓聲,喊聲大振,眾軍士加速放箭,吸引金兵。金兵恐宋兵突圍,同文先郎在陣前督促士兵攻城。組織沖鋒。

趙構著士兵服,還將夾在隊伍中,在王淵、張所護衛下悄然出宮,至東門下。張所命軍士打開城門。一百余人奮力沖出。金兵見有宋軍沖出,一金將急來迎戰。張所王淵左沖右擋,奮力拼殺。殺開一條血路,直往東沖出。

金將見宋兵殺出,方知是突圍,急令一親兵:“速去報知同文元帥,就說有人突圍逃去。”自己急領兵緊追不舍。

A、趙構等一百余人騎馬急進,王淵前面引路。B、金兵在混亂中稍后緊追。眼看金兵越追越近。C、一親兵官趙信在馬上邊走邊對王淵道:“大元帥,金兵越追越近,小將請帶幾十名士兵,舉火把往南引開敵兵。”王元帥道:“此舉甚好,任命你為御前統制,領兵引開敵人。別忘了擺脫金人以后往東趕來。”趙信道:“大元帥與皇上放心去吧,小將可能就此永別了。”王淵道:“你要盡量把弟兄們帶回。”趙信道:“遵命。”說完點三十名軍士,點火把朝南馳去。D、追兵跟著往南追去。

E、王淵等在夜色中繼續摸索往東前進。a、王淵在前,b、張所斷后,c、都寬護著趙構,在眾親兵簇擁下急進。快近山前,忽聞后面喊聲大作。e、張所在后面大喊:“快,敵兵追上來了。”隊伍加快前進。

F、宋軍臨近山口,見金兵漸近。隊伍有些混亂。王淵領軍奮力前進。G、少量快速金兵已接近宋軍。一將追上張所,張所返身殺退,宋軍死傷多人。張所驅軍急走。H、金兵愈追愈近。忽然一陣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將金兵的火把吹滅,加上道路進入山路,彎彎曲曲,金兵很不適應,被迫暫停。

J、宋兵趁勢急走,轉過山口,臨近河邊。

K、王淵急近渡口,見渡邊有三艘船停住。急上前交涉道:“各位船家,我是老將王淵,今被金兵追殺,請你們速速送我們離去吧。”船家道:“是王老元帥,快,快上船。”

L、王淵急讓趙構、都寬棄馬登上就近一艘大船,又令眾軍士上另兩艘船。眾軍士棄馬急速登船。有的士兵淌水登船。M、依稀可聞金兵吶喊追趕之聲,可見山邊一路火光追來。

N、張所最后上船,王淵令船家急撐船離岸。

O、同文先郎領金兵急追至岸邊,有的金兵因不熟地形,至河邊勒馬不及,連人帶馬沖入河邊中。

P、宋軍三船順流而下。同文先郎急令射箭,但無濟于事。

Q、宋船至一河灣,船漸慢。王都寬拿出十錠銀子交給船家。船家推托道:“你們是王老元戎一路的。王老元帥當年在我們這一帶駐札,多有恩德于鄉鄰。這點事算不了什么。”王淵道:“兄弟,你還是收下吧。我們需用你們的船直下巢湖、金陵方向去哩。”船家道:“好,權收些吧,也好一路打點老爺們的伙食供給。”說完只收三錠十兩的銀子,王淵堅持讓他全部收下。推讓陣才收下。

王淵清點三船人數,登船宋兵僅只三十余人。對船家道:“請兄弟們開船吧。”三船出發。順流而下。

(32)外景:巢湖,水面寬廣,船家進艙問王淵:“大老爺,船已至巢湖,是歇息還是繼續南去?”王淵道:“歇息半日,明日再往南進入長江吧。”

(33)內景:船艙內。王淵、張所、都寬三人與趙構商議。王淵道:“皇上,此往南進入長江,東去不遠就到金陵,臣以為金陵地處要沖,虎踞龍盤,又有長江天險可依,依臣之見,皇上可在此駐蹕,然后再圖北伐,請皇上圣裁。”趙構道:“既然金陵可以去得,就去金陵吧。”

(34)外景:金陵城外,長江節度使杜充領官員至門外迎接,趙構在眾官護擁下進城。沿途有百姓觀看。

(34)內景:金陵,皇宮。王淵等率官員朝賀。趙構道:“此番朕能虎口脫險,王愛卿,張愛卿,都愛卿三人功不可滅,著封王愛卿為太尉,張愛卿為兵馬大元帥,都愛卿為戶部尚書。三人共管朝廷軍政大事。向各州縣發出詔令,召老臣來朝,招納民間能人敢士,共驤抗金大業。”王淵道:“稟承皇上圣諭,臣等著即去辦。臣還有一事懇請圣栽,此次圣上脫險,多虧一百敢死壯士拼死保駕,共死傷七十余人。偏將趙信臨危引敵,多已陣亡。臣請皇上褒獎他們。”趙構道:“愛聊所奏甚是。著都愛卿辦理善后,重加褒獎,趙信可封都統制之職,若確已死亡,就按此職撫恤眷屬吧。”都寬道;“臣遵旨照辦。”

王淵又道:“皇上,老臣還有事要奏。”趙構道:“老愛卿還有何事,只管奏來。”王淵道:“老臣不單年老,對于朝中大事多有不通,臣墾請皇上召舊臣李綱、宗澤等來朝輔佐皇上,請皇上栽處。”趙構道:“李綱文武兼備,實是難得的人才,不知現在何處。”王淵道:“自開封失陷后,去了湖廣,臣可以派人去請他來。”道構道:“好,請他前來吧。還有宗澤,若知其下落,即召他來京。”王淵道:“臣遵旨。”

瀟湘三月山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河东区| 施秉县| 眉山市| 龙胜| 特克斯县| 化德县| 常州市| 丰都县| 洱源县| 清新县| 定日县| 扬州市| 遂平县| 柳州市| 清丰县| 朝阳市| 东山县| 马鞍山市| 合肥市| 土默特左旗| 藁城市| 鄂托克旗| 桃园县| 东明县| 扎鲁特旗| 邯郸县| 东乡族自治县| 班戈县| 封开县| 平阴县| 虞城县| 卓尼县| 余庆县| 高碑店市| 遵化市| 彭阳县| 大悟县| 万全县| 玉田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