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功宴之后,孫策在相縣又逗留了兩天,其一是為了整備部隊,從相縣籌集一些軍用之物,另外,王長史允諾,會籌集輜重車輛,供給孫策使用,運送物資。
這其二嘛,孫策在等待曹仁輸給自己的二百匹駿馬,自從那個叫東生的家仆離開相縣后,大概在第二天的午后,果然有人送來了駿馬,駿馬多是黑色的鬃馬,高大,雄健,孫策看后,果然是一群膘肥體壯的遼東大馬。
押送駿馬來的人,也不是外人,正是曹仁的堂弟,名叫曹洪,也是三國時期,一位響當當的人物,曹操麾下的大將之一。
曹洪脾氣暴躁,惜財如命,堂哥一下子輸給人家二百匹駿馬,著實讓曹洪心疼的一晚上都沒有睡著,不過押送戰馬來到相縣后,與孫策,周瑜等人結識,大家喝酒閑談,倒也沒有發生什么太大的爭執。
曹洪多次挑事,想與孫策一較高下,都被孫策搪塞過去了,并且明言,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機會的,到那時,定然是性命之爭,曹洪百思不得其解,卻拿孫策沒有辦法。
一個有軍籍在身的人,曹洪還是得罪不起的。
第三天,孫策帶著隊伍,浩浩蕩蕩,離開相縣,從西面走大路入豫州,從豫州轉走潁川郡,順著昆陽的大路,直撲宛城。
路途遙遠,相距何止千里之遙,時間,也一天天延誤,等到孫策的血煞軍進入宛城境內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份了,宛城剿匪的戰役,也進入了尾聲。
孫堅身先士卒,每每奮勇殺敵,必然沖在最前線,況且朝中曾有人奏請,罷免朱俊,追究宛城不克之責,若非張溫出言辯解,朱俊早已被調回朝中,后來朱俊每日親自督戰,孫堅奮勇在前,宛城終于淪陷,斬殺趙弘。
隨后,黃巾軍又擁立韓忠為帥,相持了一陣后,韓忠被迫乞降,被殺,黃巾軍中又擁立孫夏為帥,可大勢已去,黃巾軍終究不能久持,宛城失守,漢軍大捷。
這一年,戰亂頻頻,百姓苦不堪言,盧植因為得罪中常侍,險些被誣陷而死,兵權落在董卓手里,董卓輕兵冒進,況且又是剛剛上任,人心未穩,敗在廣宗黃巾軍手中。
隨后皇甫嵩北進,整頓兵馬再戰,終于擊潰廣宗一線,黃巾軍大潰,斬馘十萬,張梁敗亡。
劉備因功績,調任常山郡安喜縣縣尉,可好景不長,朝廷有旨,徹查黃巾之亂中有功無功之人,清除蠧吏,劉備因為督郵盤剝,搜刮錢財,不肯同流合污,怒鞭督郵,辭官離去。
曹操也在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辭官離去,回鄉休養生息。
這一年,正是漢靈帝最昏聵無能的一年,不但封張讓等十二人為列侯,還縱容十常侍,盤剝百姓,為了修復火災中被燒毀的殿宇,漢靈帝甚至允許增加賦稅,每畝地增加十錢來助資宮殿建造,另外,又聽信十常侍之言,打造銅人,凡是太守,刺史,茂才,孝廉,只要遷徙官爵,或者蒞任,都要交錢入庫,稱為修宮錢。
官員被皇帝盤剝,他們到任后,就要盤剝百姓,如此惡性循環,天下更加動蕩不安,很多忠義之士,有才之士,也都辭官離去,大漢江山更加動搖。
因皇甫嵩征討張角有功,靈帝又轉調皇甫嵩,張溫等人進討涼州,討伐邊章,韓遂等亂軍。
皇甫嵩因為檢舉十常侍,被召回洛陽,險些罷免,收回左軍車騎將軍印綬,削減封地六千戶。
又升任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為副將,討伐北宮伯玉;拜中郎將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并統于張溫麾下,張溫又聽從朱俊的意見,征調別部司馬孫堅參軍事。
戰爭頻頻爆發,拖延到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的時候,已經有好幾處起義接種而起,西及益州,南至交趾。中原地區有山、黃龍等義軍數十股,大者有兵二、三萬,小者六、七千,后青州黃巾軍眾逾百萬,黑山軍亦眾至百萬。義軍攻打郡縣,誅殺官吏,聲勢浩大,此起彼伏,形成燎原之勢。
江夏郡兵趙慈起兵反漢,殺南陽郡太守秦頡。
武陵郡,蠻人起兵拳漢,攻掠郡縣,漢廷令州郡率兵將其擊敗。
靈帝下令修復上年毀于火災的南宮,先使鉤盾令宋典修南宮玉化殿,又使掖庭令畢嵐重鑄四銅人、四黃鐘,銅人列于南宮倉龍、玄武闕外,黃鐘懸于云臺及玉華殿前。另鑄加以吞吐水的天祿、蝦蟆,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鳥,用以灑掃道路,極盡精巧,年用錢財皆從全國各地強行搜刮而來。
年底,鮮卑軍又侵略幽并二州,人心更佳惶惑。
這樣的混亂,并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停止,反而更加劇烈,到了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戰爭更加升華,二月的時候,滎陽郡亂民起義。義軍攻打中牟,斬殺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業,聲勢漸盛。三月,河南尹何功率兵鎮壓。
漁陽人張純與同鄉人張舉起兵反漢。張純等與烏桓大人丘力居結盟,攻打薊縣,殺漢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太守劉政、遼東郡太守陽眾等。聚眾十余萬,屯于肥如。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二人移書州郡,聲言張舉將代漢為帝。
朝中人心惶惶,漢靈帝立刻下詔,讓南匈奴發兵剿滅張純,張舉,卻不想,一經交戰,南匈奴也叛離漢朝。
漢靈帝又立刻矯詔騎都尉公孫瓚,命公孫瓚帶兵三千騎,剿滅張純張舉。
隨后,長沙人區星,又自稱將軍,聚眾多達兩萬余人,攻打郡縣,宣稱叛離大漢,長沙郡一線烽火不斷,此時的大漢江山風雨搖擺,十常侍不敢再將戰亂之事匯報皇帝,只能假傳圣旨,調遣正在壽春養兵休整的孫堅為長沙太守,即刻帶兵南下,征討區星。
這時候的孫堅因為勸說張溫斬殺董卓,以絕后患而得罪董卓,不能繼續留在涼地,所以率兵返回了壽春,休養生息。
在接到轉任的圣旨后,孫堅立刻整備行裝,調動將士,裝載物資,準備南下剿匪。
而此時的孫策也已經十六歲了,雖然沒有參與過北上涼州的戰役,但是他駐軍壽春,休整軍士,已經長達兩年之久,兵精糧足,士氣高昂,正是野心勃勃,歃血疆場的好年齡,與此同時,孫策盼望的出頭之日,終于到來了。
孫堅蒞任長沙太守,這意味著,孫家終于有自己的落腳點了,至少,他們可以借此機會站住腳,謀求未來。
歷史,終將是勝利者所歌寫,曾經的亂世,已不再有,新的格局,將會迎著孫策的構思與策劃,拉開新的篇章。
……
今天兩更,晚上還有一更。
明天求訂閱,希望真心喜歡《江東霸主》的朋友們,都能訂閱正版,給老仔多一些支持,后面的劇情,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