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滿身是汗的走向了本心閣,不管身上臟否,直接坐在凳子上拿起了水壺,不在乎什么皇家氣概,就著水壺喝起來水來。
不知不覺,已經來到次堂有一月之久,這一月以來,一直隨著大家去田地里干活,給府門外的草藥澆灌,身雖累,但內心確是從未有過的輕松,有時,自己也差點忘記這所謂的仇恨。
可是,這種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擁有的,自己要的,是至高無上的權。想到權,秦風眼中閃過一道堅定的目光。
“看來近日,生活真是所謂的艱苦,讓一向注重外貌禮節的風南王如此,可真是……。”白慕萱說著走了過來,而秦風微微驚訝了一下,便恢復了平靜。
“外貌禮節好壞又如何,權威才是真道。若他日,我登上這帝王之位,誰又敢說我一二?”看著眼前男子,秦風霸氣的說道。
“呵呵,看來風南王看開了不少,也想通了不少,那你在這一個月,可有想到什么打算?”白慕萱走到桌前,正對著秦風坐下。
“鳳華公子將我送到這人言稀少的云城,我又如何想得到計策?”秦風微微郁悶道。
“哈哈!風南王這是怪本公子了?”白慕萱好笑道。
“怎會,若不是鳳華公子想救,我如今還在大牢內任人宰割,又怎能體會到如此閑逸的生活。”秦風說道。
“哦?那風南王可喜歡這種生活?”白慕萱好奇道。
“喜歡,可那又如何,這種生活不適合我,我喜歡的,是高高在上的地位。”
“既然你已做好了決定,那我便不瞞你,今日前來,正是為你尋得了機會,只是不知,風南王敢不敢冒這個險。”白慕萱平淡的說道。
“不知鳳華公子有何妙計?無論風險再大,風也必當試上一番。”秦風回之。
“好,風南王果然有膽量,風南王可曾聽過最近近日最為讓人關注之事?”白慕萱問道。
“嗯?最為讓人關注之事?不知公子所說是何事?”秦風疑惑道。
“鳳霞朝衣。”白慕萱說道。
“鳳霞朝衣?”秦風更加疑惑,莫非在自己離開后,發生了什么大事?
“對,如今各國都流傳一句話……”說道于此,白慕萱停了下來,玩味的看著秦風。
“話?什么話?”
“得鳳霞者得天下。”白慕萱輕輕吐了出來。
“什么?”聽后,秦風甚是震驚,這……
“如今,各國蠢蠢欲動,紛紛千萬羅國,只因聽得鳳霞朝衣出現在了羅國。這,便是你的時機。”
“這便是我的時機?望鳳華公子指點一二。”秦風不解的問道。
“風南王可知道燕國大皇子尚瓊?”白慕萱問道。
“尚瓊?他?”秦風還真不解,怎會關乎到尚瓊身上。
“對,尚瓊是以為有擔當的皇子,深受百姓愛戴,可是本公子卻查出,此皇子背后做了不少勾當,每一件事就讓他死不足惜,若死,何不死的有價值些?”想到手下匯報的,白慕萱嚴重閃過一絲殺意。
“死的有價值些?不知公子是想……?”秦風問道。
“不錯,但也有些許不同,若尚瓊死后,你能代替他活下去,這……也不是不可。”白慕萱道出了這最關鍵的一句話。
“什么?這……?”秦風震驚道。
“聽聞宋大人所說,風南王還有一股勢力沒有用到,若這次將此股勢力使出來,必定成功。”
“可是,即使成功,我又怎能待他活下去?”秦風不解的問道。
“風南王可曾聽過換臉之術?若風南王答應,這換臉之術也不是不可,好了,你好好想想吧,本公子要去看看我那所謂的花草了。”說著,便向外走去,嘴角掛著無謂的笑。
而秦風,陷入了自己的沉思,在這震驚中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
羅國,此時甚為熱鬧,本是一個小國,卻被硬生生塞下了這么多的各路人馬,其中,不乏有皇族之人,江湖之人,而一向生意不是甚好的茶館,也變得熱鬧非凡,驛站旅館的廂房,也早已被占滿了。這種奇怪的現象,終究是傳到了羅國皇帝的耳中。
“各位大臣,如今我國這等不尋常,大臣們也看到了眼里,有哪位大臣可以為朕解釋一二?”早朝,羅國皇帝李源詢問道。
“這……”低下的大臣一個個漏出了糾結的臉色,互看了一下,終究不知如何上報。
“今日這是怎么啦?曾經最為熱鬧的朝堂倒是安靜了下來玩,安靜的羅國倒是熱鬧了起來。”李源好笑道。
“陛下。”看著李源如此,一位大臣終究是瞞不下去,便上前走了一步。
“文大人,你可有什么事?”看著走上前來的老臣,李源甚是客氣。
“陛下,我國如今這番熱鬧,全是因為……”
“因為鳳霞朝衣。”
“哦?鳳霞朝衣?呵呵,若為鳳霞朝衣,為何不快去尋找,來我羅國這番待著,莫非,將我羅國當成了旅游圣地?”李源不解道。
“聽聞,鳳霞朝衣此時就在我國。”這時,又站出來了一位大臣接著說道。
“在我國啊……什么?”正當結束此事時,李源忽然反應了過來。
“這是什么時候的事?鳳霞朝衣,怎會在我國?為何朕未曾得到消息?”李源急忙問道。
“這……”
“當臣等得知時,各國已派人來到了我國,如今,可謂是防不勝防。”
“那,百姓可遭到了什么不便?”李源忙問道。
“百姓倒是沒有受到什么損失。”
“可是,若這樣下去,百姓遲早要遭殃的呀。”文大人接著說道。
“朕又何曾不知,如今各國人馬已進入羅國,其實不乏有皇族,江湖人士,若哪天……遭殃的,必定是百姓。”李源愁悶的說道。
“是呀!”底下,大臣紛紛贊同道。
“那各位大臣可有什么建議?”李源接著問道。
“這……”大臣們紛紛漏出為難之色。
“朕知各位大臣都已和平為中心,朕又何嘗不是,才不想參與其中,可是未曾想到,居然發生了此事,朕甚是憂心。”
“朕從未想過要坐著帝王之位,朕要的,是天下太平,百姓安樂,自己的子民,不受一點傷害。”李源柔聲說道。
“陛下,臣有一計,不知陛下可否允臣道出。”突然,一名年輕的狀元郎開口道。
“準。”
“陛下可將子民集中到一處安靜之處,遠離各國人馬,再將各國頭領請進宮來,大設宴席,告知各國來者,我國從未曾想爭奪鳳霞朝衣,若各國要在次住上一二,我國也深表歡迎。”
“可是由于人馬太多,故要制定一兩條規定,其一,便是不得傷害羅國黎明百姓,若違背者,逐出羅國。”狀元郎平靜的道出口。
“哦?吳狀元此計甚好,各位大臣呢?可否贊同?”李源問道。
“臣等無異。”各個大臣紛紛回道。
“好,吳狀元,此計既然是你想出,那你便做此事的主導者,其他大臣將會任你安排。”李源安排道。
“臣遵旨,謝陛下。”吳狀元領旨道。
然而,即使出此良計又如何,人心雜亂,注定局限不了太多的人,再加之,背后有宋子懿與白慕萱二人推動者,讓人如何防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