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9日星期六陰
南方的冬天總是陰沉沉的,沒有夏天的那種蔚藍色,南方冬天里的農(nóng)村農(nóng)活也少得很,沒有夏天那種熱火朝天地忙忙碌碌得沒完沒了的日子,冬天的周末我是再清閑不過的,不用到田地里披星戴月地忙活,也不用去種菜,甚至于放牛,只是在家里看看書,做點作業(yè)和習題。媽媽卻不同,她似乎總有干不完的活,不是去菜田里除草,就是到山上砍砍柴,每一天都和農(nóng)忙時一樣,沒有一天空閑。
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看見媽媽又要到外面去,我連忙對媽媽說:“媽媽,你去哪?”
“我去山上砍點柴。”媽媽頭也不抬,一邊拿刀和繩子,一邊說。
“家里已經(jīng)那么多柴了,為什么還要去撿啊?”我不解地問。我說的也是實話,象我們這樣的小山村,除了柴之外是什么東西都沒有,如果有哪戶人家說他家里沒柴燒,那他家里的人一定特懶惰,是貪吃貪睡不干活的那種,因為無論到哪里,哪怕只走出家門,漫山遍野都是柴。我們家的柴房子的柴已經(jīng)堆積如山了,媽媽本可以休息幾天,天晴的時候再去撿柴也不遲。但我媽媽是不喜歡燒家門口的柴的,因為家門口的柴并不好燒,煙多火弱,一點勁也沒有。媽媽喜歡進山去砍那種堅硬經(jīng)燒火勢猛不可當?shù)碾s樹柴,燒水煮飯也快得多。
“今天有空,所以今天去砍一點,到時一忙活起來,想砍也沒時間了。”媽媽邊說邊走出門去。
“要不我也去吧?”我追出去大喊。
“不用了,你在家里看書吧。我很快回來的。”媽媽說著,已經(jīng)走遠了。
我只好回到里屋,拿出一本沒有有封面的課外書,聚精會神地看了起來,其中有這樣幾段話:
宋慶齡的一生始終是和人民群眾聯(lián)系在一起的。她不辭辛苦去全國各地視察,深入到工廠、農(nóng)村、部隊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關(guān)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和人民心連心。她謙遜和藹,平等待人,興辦實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熱心婦女解放事業(yè),是中國婦女界的杰出領(lǐng)袖之一,歷任全國婦聯(lián)名譽主席。她長期主持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她畢生致力于少年兒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業(yè)。
她曾說:“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兒童的培養(yǎng)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國少年兒童慈愛的祖母。她1951年被選為中國人民保衛(wèi)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直到逝世。她創(chuàng)辦的《兒童時代》雜志是新中國最早的兒童讀物之一,一直為少年兒童所喜愛,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宋慶齡經(jīng)常為少年兒童題詞和撰寫文章,鼓勵孩子們健康成長。她經(jīng)常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兒童是我們的未來,因為未來的世界是屬于兒童的。”她一生雖然沒有親生的兒女,卻把慈母的愛全部傾注給了全國的少年兒童。
宋慶齡——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婦女兒童的衛(wèi)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yè),為祖國統(tǒng)一以及保衛(wèi)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yè)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讀著讀著,我的心中忽然有一種異樣的感動如浪潮一般涌上來——宋慶齡,為了少年兒童的成長不辭勞苦!她真是一個為祖國的未來傾盡畢生精力的慈母啊!
我于是想到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一個大字不識幾籮筐的在中國的大地上隨處可見的典型的農(nóng)村婦女,她雖然沒有宋慶齡那樣偉大,但是在她平凡的心田里,也同樣有著一種無窮無盡博大精深的慈母情懷!母親每天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地勞作于田地之間,為這個家,為她的子女們操碎了心,以往烏黑稠密的頭發(fā)也日漸斑白稀疏了,曾經(jīng)光潔的額頭歷經(jīng)風雨和歲月的洗禮也皺紋累累,挺拔粗壯的身子被生活的重擔壓得佝僂瘦弱……但是我親愛的母親,她只知默默地付出而從來不知后悔!
我心中的激流忽而洶涌澎湃出一首唐代詩人孟郊的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如天下的母親一樣,我的母親也歷經(jīng)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我夢縈魂牽。——雖然我的母親對我要求甚嚴,但是她慈眉善目時的或爽朗或輕淺的笑仍時時涌現(xiàn)在我的心中,讓我甘甜!
每一個星期三,當我得知母親要給我送菜來的時候,我總是掩飾不住臉上的笑容,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母親用勤勞抖落身上層疊的風霜,又用無悔拂去心頭積淀的風塵。無論是大地上的萋萋芳草,還是原野里的縷縷花香,或者是長空中的片片白云,時時處處都洋溢著女兒對母親無止無盡的思念。有些時候,我多想握著媽媽溫暖但卻粗糙的雙手,為母親撫平額上被歲月毫不留情地刻劃下的累累皺紋,讓母親蒼老的容顏重新煥發(fā)青春的光彩啊,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無論我怎樣欲用我稚嫩纖巧的手去清除歲月留給母親的烙印,我的母親也抵擋不住歲月層出不窮的風霜,我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
我由此又想到宋慶齡,年輕時和丈夫為了祖國的前途四處奔波,中年時又為了祖國各地的兒童嘔心瀝血,以一種母愛的濃情厚意為自己熟悉甚或陌生的孩子們服務(wù)——正如文章所說:宋慶齡為了人類的進步事業(yè)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我為擁有我自己的母親而自豪!我更為祖國各地的孩子們擁有宋慶齡這樣的母親而驕傲!
1994年1月10日星期日陰
媽媽怎么還不回來啊?都差不多十一點了,吃過中午飯我還要上學呢。再遲一點回來吃飯的時間一定會推遲,到時我趕不到學校天就黑了那我不就慘了?不行,我得出去找找她。
我想著,邁步就欲跨出家門。但是上哪兒找呢?我連媽媽去了哪都不知道,胡亂找一氣,說不定媽媽還先回家我還后回來呢!到時說不定又要挨罵。我還是不去找的好。
我這樣毫無結(jié)果地胡想亂猜一通,去找又不是,不去找也似不妥,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只在屋子里團團轉(zhuǎn),看書也看不下去。唉!該怎么辦才好呢?我在屋子里踱了幾圈,忽然心頭一喜:我光等媽媽回來,如果媽媽真的遲回來,那我豈不是不用上學了?不如我自己煮一次菜,讓媽媽也高興高興,讓爸爸也驚喜驚喜,豈不兩全其美?
想到這兒,我二話不說,立刻行動起來。我先快步走到廚房里,翻出我們家平時裝菜的那只籃子來一看,發(fā)現(xiàn)有兩個不大也不小的蘿卜,一小把蒜苗,還有幾扎大白菜,我再打開柜子一搜,里面又找到了一些辣椒干。嘿嘿!可以啦!我用辣椒干炒白蘿卜和蒜苗,再把大白菜炒熟了,不就有兩個菜了嗎?
我的得意勁一上來,就高興得忘乎所以起來。我把大白菜、白蘿卜、蒜苗拿下來,再從柜子里抓了一把辣椒干,就開始煮菜前的準備工作:洗菜,先將大白菜放到菜盆里,把包裹在一起的菜葉片片掰下來,一片片的沖洗,別看大白菜外表碧綠嫩白的,菜梗上還有不少的泥沙呢!不能只用水去沖,還得一片一片的用手撫弄掉沾在它上面的泥沙,我花了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才把大白菜洗干凈,然后動手刨去白蘿卜的表皮,沖洗干凈以后,再把小蒜苗也清洗干凈了,才開始切菜,切菜也不能貪快,太快了菜切得大小不一,既不好看也能炒,而且也容易切到手指,切大白菜是不用花什么心事的,只要大小相差不要太大就好。但切蘿卜絲可不是那么一回事,先將蘿卜切片,完了以后把切好的片一片一片疊好,再切成絲,左手按壓蘿卜片時用力要均勻,否則的話蘿卜片容易滑開,切得就難看了,不過這次我的切菜工作還好,沒有把它們切得粗的如筷子頭,小的如松針。切辣椒干也要小心,有些的碰不得辣椒的,只要一拿手就有火辣辣的感覺,更不用說切了,我是不怕辣椒的,但切就得怕一下它了,它的籽射到眼睛里去那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那是一種要命的辣!我其實知道得這么多也是平時向媽媽取的經(jīng),否則按我的性子,是早就大刀闊斧不管不問了。還用一刀一下半閉著眼睛嗎?待我將大白菜、蘿卜、小蒜苗、姜、辣椒干洗好切好,就花去我一小時的時間,我不由得驚嘆平時媽媽的快手快腳來。
開始煮了!
起火也是一件難事,先得把干燥的小樹枝挑出來,放到灶肚子里,點燃了,燒熱了灶肚子,才可以把更大的干柴加進去,否則火必熄滅無疑。我等火燒得有點旺了,再打開鍋蓋,待鐵鍋燒熱起來,把香噴噴的花生油放到鍋里去,人們常說火上澆油,所幸的是我澆的油不是直接澆到火上去,而是澆在鍋里頭,不過就算如此,好不得了,油只在鍋里一會兒工夫,就冒出白煙,香氣也更濃郁了,我看了看時機已到,拿起白菜,快速地倒到鍋里,但聽得“噼里啪啦”的一陣爆響,白菜在熱油的慫恿下樂開了花,我一邊用鍋鏟不停地攪動鍋內(nèi)的白菜,一邊享受著從鍋內(nèi)連續(xù)不斷地往上沖的白菜和熱油的混合香味,沉醉在炒菜的得意中,只一會兒工夫,白菜就轉(zhuǎn)熟色了,我趕緊下水,水一開,把鹽放下去以后,一式顏色碧綠氣味醇香的白菜就上桌了。
煮蘿卜絲要簡單得多了。油燒香以后,把蘿卜絲、小蒜苗、姜、辣椒干全部撈到鍋里去,不停地翻動,待得蘿卜絲變了熟色,下水、放鹽就可以起鍋了。我雙手叉腰得意地望了望我的作品,低頭聞聞它們或辣或甜的香味,不由得發(fā)出無以言說的自得微笑!
當媽媽帶著一身的疲憊從田地間回來,看到桌子上兩式樣子好看但吃起來不知會不會難咽的菜肴時,一臉的驚駭表情溢于言表:“若藍,這是你煮的?”
“是,不過我沒吃,不知味道好不好呢?”我笑著說。
“那你還不快拿碗筷來,嘗嘗你的杰作?”媽媽急不可待地喊。
“好吃!”爸爸一邊咀嚼著蘿卜絲一邊說,“再多加一點辣椒就更好了!”
“嗯,若藍,你可以當小廚師啦!”媽媽也夸贊著說,“就這樣也不錯,要那么辣干什么啊?太辣了也不行。”
“咸了一點吧?”我嘗了一下,問道。
“就要這個口味,太淡了反倒不好。”媽媽說。
“以后煮菜,你只要記住,清甜的菜放淡一點,香辣的可以放多一點鹽,火候要到位,不要放太大的火,大火好是好,但如果手腳不快菜有可能會燒焦,火太小了也不行,特別是煮青菜之類的,更要火大,但炒的時間要短,熟了就好,否則菜里的營養(yǎng)就丟失了。”爸爸總結(jié)似的說。
原來煮菜也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啊!看來我得好好學習。為我已知未來的生活增色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