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了果子的形狀就像嬰兒了,這還真有文章可做:
在后文里,不止一次出現用嬰兒煉制長生不老藥的。
那和這似出一轍,不過,這是假的,而那確是真的。
沒錯,“西游世界”就是這樣暗黑,不但暗黑,而且殘忍!】
鎮元大仙門下出的散仙,也不計其數,見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當日帶領四十六個上界去聽講,留下兩個絕小的看家:
一個喚做清風,一個喚做明月。
清風只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才交一千二百歲。
【連絕小的徒弟都一千多歲了,說明,大仙確實資格很老的。
但是,從他的徒弟都是沒有編制的散仙來看,他卻沒有多大的勢力。
有能力的人未必有勢力,摸清了這點,張百忍清楚了,他最需要的便是拉幫結派,結交權貴了。
而這一點,張百忍絕對可以滿足他,不過,時機還尚早著哪。
的確,如果要啟用他的話,除非是用來平衡道教和佛教的。
而眼下,道教和佛教還正在平衡之中哪,實在不適宜再亂中添亂了。
不過,為了防止將來道教和佛教圖謀不軌,日后,“再平衡”的時候,他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
鎮元子吩咐二童道:“吾得了大天尊的簡帖,要往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你兩個在家仔細。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張百忍不禁驚訝:
取經隊伍人還未到,消息便透露了,會是誰泄露的呢?
一,取經隊伍里的人。
二,佛教的高層,特別是觀音經理,她是知道取經隊伍行程的。
別管是誰透露的,他已經和大仙勾結上了。】
二童道:“師父的故人是誰?望說與弟子,好接待。”
大仙道:“他是東土大唐駕下的圣僧,道號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么與那和尚做甚相識?”
【大仙算是道教的神仙,卻要與佛教的人結交,這里面肯定有貓膩了。
張百忍有一個預感:
他要和佛教聯姻了,這樣,可以增大自己的勢力。】
大仙道:“你哪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圣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讓張百忍來聽,這話里的信息量可真大:
五百年前,如來佛主開孟蘭盆會的時候,他就出席了。
由此看來,他和佛教早就暗送秋波了。
而且,居然知道唐僧是金蟬子轉世,這可是觀音經理一手操辦的,算是絕密了。
由此說來,這次,觀音經理和他串通好了,進一步推斷,取經隊伍的行程正是她透露的。
可笑了,傳杯茶就是朋友,這理由太牽強了,勾結好了才是真的。
盡管只是代理玉帝,對于這些大佬們的結黨營私,張百忍還是很痛惡的!】
二仙童聞言,謹遵師命。
那大仙臨行,又叮嚀囑咐道:“我那果子有數,只許與他兩個,不得多費。”
清風道:“開園時,大眾共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在樹,不敢多費。”
大仙道:“唐三藏雖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啰唣,不可驚動他知。”
【這就有貓膩了:
給唐主管兩個,卻不給他手下的員工,而且還要防著他們,這分明就有問題。
張百忍可知道唐主管手下員工的品行,他們若知道這些,肯定會搞事情的。
不過,張百忍知道唐僧徒弟們的品行,大仙是怎么知道的呢?
不妨大膽推論吧:
是觀音經理告訴他的,這就是他和觀音聯合執導的一部戲。
不過,要后面有證據,這個結論才成立的。
書歸正傳,取經隊伍還沒到,大仙便已經把問題出好,等著他們了。
說白了吧,就是事先已經把陷阱設好了。
來“西游世界”里久了,對這里面的暗黑,張百忍已經很清楚了。】
二童領命訖,那大仙承眾徒弟飛升,竟朝天界。
【陷阱設好了,人躲去了一邊,這樣,獵物才好上當的。】
而此時,取經隊伍才通過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
遂都一齊進去,又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行者笑道:“這道士說大話諕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在那太上老君門首,也不曾見有此話說。”
【大仙沒有勢力,仗著自己資格老,吹吹牛也是人之常情。
而從這里,張百忍也看得出,只要給一定的地位,他也是不難拉攏的。】
八戒道:“且莫管他,進去,進去,或者這道士有些德行,未可知也。”
及至二層門里,只見那里面急急忙忙,走出兩個小童兒來。
那童子控背躬身,出來迎接,道:“老師父,失迎,請坐。”
長老歡喜,遂與二童子上了正殿觀看。
原來是向南的五間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
【搞了兩重門,自吹自擂得不行,卻只有五間正殿,五莊觀的規模著實不大。
離觀音經理的一個留云下院都差遠了。
而越是這樣便越要吹噓了,對此,張百忍完全能夠理解,不然,還讓不讓別人活了。】
那仙童推開格子,請唐僧入殿處,只見那壁中間掛著五彩裝成的“天地”二大字,設一張朱紅雕漆的香幾,幾上有一副黃金爐瓶,爐邊有方便整香。
唐僧上前,以左手捻香注爐,三匝禮拜。
拜畢,回頭,道:“仙童,你五莊觀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養三清、四帝、羅天諸宰,只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童子笑道:“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得我們的香火,是家師父諂佞出來的。”
三藏道:“何為諂佞?”
童子道:“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那行者聞言,就笑得打跌。
八戒道:“哥啊,你笑怎的?”
行者道:“只講老孫會搗鬼,原來這道童會捆風。”
【張百忍跟孫悟空的看法卻不一樣:
三清及其門人曾依靠蟠桃渡劫,而五莊觀的人生果和蟠桃是有同樣效果的,他們依靠過人參果渡劫也不為奇。
因此,與大仙結交過朋友,也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
然而,和蟠桃相比,人參果又有不足之處:
花果期更長,數量更少。——蟠桃園有蟠桃樹三千六百棵,而人參果樹只有一棵。
早期,道教人少的時候,依靠人參果樹還可以,而等人數多起來之后,便要依靠蟠桃了。
因此,大仙會被冷落,玉帝也會忌憚他的,因為他有和玉帝一樣的要命資源。
所以,大仙有這樣的尷尬地位也是很正常的。
即便道教真的曾經依靠過他,也不行:
人走茶涼世態冷,吃干拉凈忘飯恩!】
三藏道:“令師何在?”
童子道:“家師元始天尊降簡,請到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
行者聞言,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哪個面前搗鬼,扯什么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什么?”
【壞了,謊言被揭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