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少年作家顧執,竟放棄寫作進軍電影行業?”
2000年4月10日,一則標題十分浮夸的新聞,一夜之間忽然出現在各大娛樂八卦雜志、報紙上。
第二天,光線傳媒旗下娛樂資訊節目《華國娛樂報道》花費整整兩分鐘的時間播報此條新聞,著重向觀眾介紹了一下這位“著名青少年作家”。
然后又放上了幾張顧執和寧皓正在試鏡演員的現場照片,介紹了電影里四位新人主演們的資料,其中主要著墨在金雞獎最佳男配提名的劉曄身上。
此時的《華國娛樂報道》已經在全國近150家電視臺實現每日播報,收視觀眾達到了3.15億以上,在華國是當之無愧的娛樂節目類霸主。
光是為了讓《蝴蝶效應》的新聞上這檔節目,中影就花掉了100萬。
這還是因為中影背后的勢力擺在面前,否則就算花錢上了節目也不一定能播放兩分鐘這么長。
第三天,全國各大娛樂媒體紛紛收到中影的通知,邀請他們4月15日參加電影《蝴蝶效應》的開機發布會,屆時包括大佬韓三評在內,電影的諸位主創人員都會到場。
這一系列的宣傳如同組合拳一般,一套接著一套,無疑都在暗示著一件事情。
中影要有大動作!
收到通知的娛樂媒體記者跑得簡直比港島記者還要快,毫不猶豫立刻動身前往京城,深怕自己錯過了這條關鍵的新聞。
顧執的書迷們也瘋狂的在各大網絡論壇上發帖詢問。
“顧同學真的要棄筆從影了?是開玩笑的吧?”
“不是說第三本書就快出了嗎?怎么忽然去拍電影了···”
“太不自量力了,以為自己寫書寫得好就無敵了嗎?就憑他一個毛頭小孩也能去拍電影?”
“他就是傻逼一個!從他退學開始我就知道他不是一個好玩意兒,整天不好好學習,竟干這些帶壞祖國花朵的事情。
這種垃圾居然還能成為全國最暢銷作家,看看人家島國人的書,寫得多好!一群沒有鑒賞能力的瞎子,華國真是活該這么落后!”
“樓上,我家顧同學招你惹你了?就知道滿嘴噴糞,你就不會好好說話嗎?退學的事顧同學前幾天都回應過了,各大報紙上都有報道,你才是眼瞎吧,這都看不到!”
···
網絡上永遠都是語言暴力最集中的地方,即使現在華國的網絡還不夠發達,但是人們還是能找到辦法在網絡上交流摩擦,發泄情緒。
就是吵著吵著,大家都偏離了主題,不再討論電影的事情了。
不管怎么說,是罵也好,是夸也好,這波宣傳的效果到位了,幾乎讓每一個關注新聞的人都知道了《蝴蝶效應》這部電影。
這正是中影想要的效果,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中影已經足足花了150萬的宣傳費用!
這還只是前期的宣傳,等電影海報和預告片拍出來之后,還會進行第二波以及第三、第四波的宣傳造勢,直到電影正式上映為止。
“三爺,這波宣傳也太強勢了吧,咱們的預算一共就只有500萬,這樣搞肯定要超值啊。”
中影總部,韓三評辦公室,顧忌有些焦急的問道。
此時顧執、寧皓和韓三評正坐在茶幾的周圍。
茶幾上有三杯熱騰騰的枸杞茶,除了韓三評面前那一杯之外,其他兩杯茶連動都沒有動過。
顧執和寧皓不是不愿意喝,實在是沒有心情喝。
“上個星期決定投這部電影之后,我就把劇本推薦給了老總。”
“老總第二天告訴我,他晚上花了整整三個小時的時間,從頭到尾又從后往前,仔細的閱讀了一下這個劇本,決定要力捧這部電影。”
韓三評說完端起老式茶杯,送到嘴邊呼呼的吹了兩三下,輕輕嘬了一小口。
這邊顧執和寧皓聽到這個消息,卻不知道到底該喜還是該憂。
“老總親自關注了啊,老總怎么會看上咱們這部電影呢?我聽說今年年初北影廠就簽下了姜紋導演和馮曉剛導演的兩部新片,有這二位大導演在,再怎么樣也不應該力捧這部《蝴蝶效應》吧?”
北影廠是中影名義上的附屬公司,由中影總部統一管轄。
“哼,說到這了我就氣。姜紋今年非要拍一部叫《鬼子來了》的電影,就這片子估計連審查都過不了,還能指望它上映嗎?”
“至于馮曉剛要拍得《一聲嘆息》,電影確實不錯,但不是他典型的賀歲片風格,我不看好它的票房。而且我雖然也是那部電影的制片,可實際上就掛了一個名頭,主要還是華宜那邊在制作,和中影關系不大。”
“至于你們這部電影,題材很新穎,是華國以前都沒有的類型電影,有點科幻風格,又有點意味深長的東西在里面,很吸引人。這是一個新的領域,更加類似于國外的商業電影。”
“這十幾年來,國內的電影除了馮曉剛的賀歲檔喜劇片之外,市場上基本都是一些寓意比較深刻的拿獎電影。得獎的幾率大,可是票房一直都很差,像這種專業的商業片幾乎就沒出現過。”
“老總想用你們這部電影,試一試市場的反應,看看商業電影的發展前途。國內電影市場是值得期望的,未來票房的價值肯定不可限量,我們不能只拍那些人民不愛看的電影,也得給他們試試另一種口味了。”
一席話說完,韓三評有些口干,又喝了一小口熱茶。
“所以現階段,你們就不要考慮錢的問題了,中影會全力支持你們。你們盡管放手去做,只要把電影拍好就可以了。
“成片出來以后可千萬別讓我,更別讓中影失望。”
最后一句話,韓三評先是深深的看了一眼顧執,然后轉頭對寧皓說道。
“三爺,您放心,我們一定全力以赴!”
寧皓嗖的一下站了起來,大聲保證道。
他體會到了韓三評話里的一些深意,感覺這事兒的背后可能沒那么簡單。
其實那一天老總下決定之后,就準備換掉寧皓,要為這部電影配置最有名的導演和明星花旦,作為票房的第一手保證。
可是韓三評極力勸阻,認為這畢竟是顧執自己寫的本子,只有他最清楚這部電影應該拍成什么樣才好看,他既然選擇了寧皓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其本身的質量,用名氣大的人不一定就比用“有心”的人效果要好。
韓三評希望中影能給年輕人一個機會,讓他們拍出自己的作品。
最后,在他的強烈建議下,老總答應了他。《蝴蝶效應》劇組維持現狀,寧皓避免了被一腳踢開的命運。
若是拍出來后票房成功還好,如果失敗了,韓三評在老總面前可就臉上無光了。
不過,對他來說也僅僅只會丟面子而已。
以韓三評的資歷和水平,投資一部失敗的電影算不了什么,就算失敗十部都不會影響到他。
“我相信你們,要不然也不會向老總推薦了。你們去吧,別忘了15號的開機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