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三生石第一季長恨花

第十一回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1、壽王冊妃

回朝的玄宗,依然沉醉在玉環溫柔鄉中的那一刻,他再也不能等待了,但要把玉環弄進宮來,他眼下還需辦一件事。于是立即召進高力士。

高力士還像以前那樣,四平八穩,不急不忙來到花萼相輝樓。見到玄宗后便要施禮,被玄宗擋住:“一切都按將軍給朕安排的一樣,只是要將玉環召進宮中,還差一件事。”

高力士垂手站立,給玄宗倒了一杯茶雙手奉上道:“陛下是想給壽王續妃嗎?”

玄宗苦笑:“朕真是太喜歡你了,你已經在做這件事了?”

高力士道:“那是臣的本分。我在朝中大臣中打聽了多日,眼下左衛勛二府右郎將軍韋昭訓家中有一女,年芳二八,待字閨中,容貌也算俏麗。只是…”

玄宗道:“有什么不能說的,不妨直言。”

力士道:“只是韋將軍資歷尚淺,在朝中位輕人微,壽王迎娶他的女兒,不知是否合適,這還要陛下定奪。”

玄宗皺著眉想了半晌才道:“這個韋將軍我稍有印象,模糊記得是一個相貌堂堂,忠耿之臣,而且從不在朝中結黨營私,也算是中規中矩之人。我相信將軍你的考量,就是他了。”

二人商議已定,玄宗長嘆一口氣道:“朕的皇子中,壽王也算是人中翹楚,可惜武惠妃在朝野經營多年,這武家血親后人終是不能讓我放心。”

力士在旁,并未接玄宗這話。他知道這是玄宗的家事,也是他心中的一道坎。現在玄宗主意已定,多說無益,只有暗中替壽王嘆息。

他不知自己的同鄉小玉環等來的會是什么,他更不知眼前的玄宗大帝看樣子像什么都能左右,其實呢?天界的諸神已然為他布好了這珍瓏迷局。

翌日,命光祿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書、弘文館學士李適之為使,金紫光祿大夫行門下侍郎集賢院學士陳希烈為副使,持節禮冊,來到韋昭訓的府上宣玄宗詔令:冊立左衛勛二府右郎將韋昭訓第二女為壽王妃。韋昭訓即日起遷升左衛中郎將。

韋昭訓跪倒接旨,叩頭謝恩。

這真是天大的恩賞。武舉出身的韋昭訓,在朝中也算是個異類,除了每日校場操演都城衛軍,從不與各衙門或王侯公卿過多走動,一家人日子過的平平穩穩。

不想今日,突然間又要升官又要嫁女成為皇親國戚,驚的這韋將軍一時間不知該笑還是該哭,小女嫁入王室,他韋昭訓可是從來都沒動過心思。身處皇城,皇家的爭權奪利,殘酷傾軋,他已看的太多。小女婚嫁大事他和夫人多次商議,在他的選項里,沾上皇親一直是避之不談的,今日的玄宗詔令,確是始料未及。和他不一樣,韋府上下可是歡騰一片。

壽王李瑁此時也得到了信息。可他此時盤算的不是怎么迎娶韋氏,而是那日玉環還是他的壽王妃時的一番閑談:想個什么法子遠離這個又恨又怕的帝國天子。

長話短說,壽王奉旨迎娶韋王妃。

大典過后,韋王妃回門省親那日,壽王也執意騎馬同去,到得將軍府上,自是隆重接待。

待賓客散去喝退左右,只剩壽王夫妻和韋將軍夫婦時,將軍放下手中酒杯道:“我看壽王您少言寡語,悶悶不樂。可是對我小女有什么…?”

壽王端起酒一飲而盡后道:“想來翁丈大人也是知道,韋氏是我第二個正室?”

將軍點頭稱是。楊氏瑁妃被度為女道人,玄宗棒打鴛鴦朝野上下人盡皆知,韋將軍再是異類又哪能不知。

壽王道:“那我就不多解釋。我雖貴為皇子,封王開府,可你知我自母妃殯天后,終日心中惶惶,早已失了陛下的寵信。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啊。”

將軍問道:“壽王可是有什么打算?”

壽王道:“如果有機會,我會向父王請領封地,攜家室遠離長安。今日就先于翁丈大人透個訊息,以免日后倉促,少了禮節。”

將軍嘆口氣道:“也好,你帶小女遠離這都城是非之地,必能保得一家平安,比現在整日提心吊膽度日強上許多。日后小女就托付于壽王您了。”

將軍心里是明白的,在京城的王爺們都希望外放任職。天高皇帝遠,在封地他就是最高長官,愿意操心就操心,不愿意操心可以什么都不管,閑云野鶴悠然自在,比在這長安一不小心丟了身家性命要強。另外壽王要是如愿去了封地,自己韋家上下老幼近百口人,從此就有了后路,告老還鄉或在京城實在混不下去了還有個接納自己的去處,無論如何都是好事。

旁邊的韋妃母女聽得淚流滿面,不住的抽噎。皇室宗親的榮耀還未及享受,等來的就是骨肉分離。可壽王與將軍的一番對話,她們二人也聽的清楚明白,知道這是皇室王族安身立命的最佳選擇,又焉能不從。

既然早有準備,那機會總會來的。次年,壽王的伯父寧王李憲(成器)辭世。

寧王李成器是睿宗李旦的長子,當年可是在玄宗前被立為太子,要不是他自知才干不及李隆基,為了他們這一脈李氏皇族整體的安危著想,審時度勢的讓出太子大位,玄宗也不可能在沒有后顧之憂下這么順利當上一國之君。長兄如父,作為皇帝的玄宗雖不能像民間百姓一樣如此行事,但他對李成器的敬重是由心而發,李成器也是玄宗四兄弟中唯一敢直言勸諫的。

有一次,玄宗在殿內廊橋,剛好看見下面一侍衛將吃剩的食物倒入咁食桶。玄宗大怒,命左右拖出去杖殺,別人都不敢言,唯寧王李成器上前問道:“皇上為何動怒?”

玄宗道:“食物可以救人性命,他竟不知愛惜,焉能不殺。”

寧王道:“既然食物能救人性命,皇上今日要了他的命豈不違背您的初衷?況眼下朝野衣食富足,他可以受到應有的教訓卻沒必要因此害了他性命。”一席話讓玄宗從震怒中清醒,連忙下令放了侍衛,罰俸了事。

兄弟情深,他可是玄宗最敬重的兄長。玄宗悲傷不已,輟朝五日。

壽王這日忽然殿外戴孝求見。安慰父王玄宗一番后請旨:愿為寧王外放益州封地守孝三年,奉王妃元氏為母,一并接到益州封地奉養。益州封地早在李瑁剛封王,武惠妃當寵時就已允諾給他,只是李瑁年幼,一直也沒合適機會。今天壽王李瑁請外放益州的旨,玄宗也不好推脫,為什么呢?

因為李瑁是武惠妃的第一個兒子,前兩個因不會照顧或是其它原因反正是夭折了,所以李瑁剛出生,就被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寧王李成器接到府中,由王妃元氏代為撫養,視如己出,取名李清。同輩之中竟是最后一個封的王,才改名瑁。寧王就如同李瑁的父親玄宗一樣。

其實玄宗這些時日,因為玉環的事也不知怎么面對這個兒子,今天他自請去封地,而且理由還是為自己最好的兄長,如同他的父親一般的寧王李成器守孝,還要奉王妃元氏為母,從孝道上說無法拒絕,當下褒獎一番立刻準奏。

不久下詔:封壽王為益州大都督、遙領劍南節度使。并特意囑咐壽王李瑁道:“到任后只管重要事務,其它的交給長使、司馬去做,不必那么辛勞。”

益州封地,統轄云貴川的高山峻嶺,治所就在富庶的成都,當時的四大名城,長安、揚州、成都、敦煌,成都排第三。農業,手工業,造紙印刷包括商業都極其發達,蜀繡,益州紙從來都是宮廷貢品。巴蜀大地,天府之國,早對自己名下封地向往已久的壽王李瑁,終于得到這個機會,哪里還會在兇險異常的長安久留,領了詔令,加緊準備。

不久就奉詔舉家離京,這一去除了勤王時出過一次蜀地,守孝三年期滿因發生安史之亂的原因也再未回長安。后來和韋妃生了五個兒子,其中三個封王。韋將軍一家老小后來也追隨而去,這是后話。

有詩嘆: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大燕公子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柘荣县| 同德县| 嘉义县| 博乐市| 江安县| 灌南县| 贡嘎县| 保德县| 宝兴县| 凤台县| 永兴县| 鹤峰县| 大足县| 雅江县| 靖宇县| 诏安县| 许昌县| 芜湖县| 兖州市| 武邑县| 佛学| 阳新县| 溧水县| 梁平县| 香河县| 邓州市| 西昌市| 图们市| 石楼县| 平远县| 河北省| 渭南市| 莲花县| 会泽县| 肃宁县| 洪雅县| 霞浦县| 分宜县| 鄂托克旗|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