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的十位考生分成兩派站著,雖然是十人同爭三甲,但實際上角逐狀元之位的,只有前面四位,于琦,顧白玉,江有為和李親民。
于琦是于禹城的兒子,詩書世家出生,只看于婳,便能知道他們家的人都十分重視讀書。于琦這人文縐縐的,芍藥看來,他不如他妹妹,像個書呆子。不過于禹城曾經是丞相頗為倚重的人,所以他的兒子,丞相也予以厚望,雖然如今有了些變數。但憑著他有個似乎十分得寵的妹妹,中狀元的幾率頗高。
顧白玉的父親叫顧高。顧高是老實人,年輕時是窮書生,沒娶妻,每日苦讀四書五經,到了四十歲,才中了進士。為人木訥,但十分忠誠,盡忠職守,也不貪污,也不獻媚。顧高本人沒什么出色之處,但他的兒子顧白玉就不同了,為人聰明,待人有禮,處事圓滑,可謂是謙謙公子,溫潤如玉。京城中的少女,無不愛慕這位顧公子。他已中兩元,若是再得狀元,就是三元及第了。
江有為,就是翰林學士江一鳴的第三子。江一鳴與尚榮光是同一次科舉入朝的,互相為知己。江一鳴視丞相馬首是瞻,丞相也十分倚重他,把自己的二女兒嫁給了江有為。江有為在江一鳴的幾個兒子中,最為機靈,很小就會背誦四書五經,因此江一鳴對他予以重望。不過此人長成后,卻沒有小時候那么伶俐了。
李親民,是個江南才子。出生在一個商人之家,他父親愛慕有才之人,他的旅館里面,凡是在店中提下好詩的人,便不收錢。他從小看著這些詩長大,自然學得十分有才氣。大概是太有才氣,因而也多了些傲氣。
芍藥看下去,那個取代了柳承文的劉成文不是什么人物。衣著寒酸,舉止慌張。該是個讀八股上腦的呆子?;噬舷矚g這人什么?
十位考生一起先皇上行了禮,然后便按次序的坐下了。他們的桌前都有文房四寶,一個個正襟危坐。
殿前考核其實是要考各位考生夠不夠穩重,畢竟入選一甲的三位會直接得到五品以上的官位,見駕也是時常的,若是慌慌張張的,自然是不能夠的。
第一題,考作詩,擺出來的是一幅畫。芍藥一看,就知道肯定是于婳畫的,畫中間是太陽,陽光灑在湖面上,延伸到了整幅畫,但看不出是日出還是日落。但芍藥看了,知道是蓬萊池上的落日風景,當真一模一樣。
于琦提筆,想了許久未下筆,到最后,一口氣寫完了。李親民剛看題目,提筆就寫,寫完后便放下紙筆,不再動了。顧白玉先是一笑,提筆寫了幾個字,停了停,扔了。重新寫了一首,寫完后搖了搖頭,但也沒改。江有為一直左顧右盼的,看見別人都開始寫了,自己也開始寫,寫完后,又看別人寫完沒。
芍藥瞧見那劉成文寫幾個字,又停下,擦擦汗,又寫,又擦汗。
這人到底有什么奇特的?
于琦寫了一首,頗為有氣勢。蒼穹昏昏重重黑,銀盆鏡面一點紅。知是旭影破云出,撥開迷霧見日明?!伴T生認為,這是一幅日出圖。撥開云霧,終現太陽。愿皇上也能撥開云霧,時時見太陽。”
一時間尚榮光的臉色變了變。芍藥瞧見了,暗笑,不用人挑撥,他自己倒是送上了證據。愿皇上撥開云霧,那誰是云霧。這不成了暗示皇上身邊有奸臣嗎?
顧白玉的詩有點怪。橫空一點照,上下兩重天。敢問是何物,隨意作此篇。
芍藥覺得這新鮮,人人都用華詞艷語去寫詩,他偏偏什么好詞句都不用。
元颯眉頭微皺,問道,“這是何意思?”
顧白玉回答,“門生覺得無論這是日出還是日落之景,前人都早已作詩無數。再怎么寫,若無看景的心境,也不過是些好詞的堆砌,再難出好文章。所以門生隨心所欲的寫了這一首詩。門生斗膽問皇上,這圖于皇上而言,是何意義?”
元颯沉默了片刻,冷冷的說,“無意義?!?/p>
李親民寫的這首,十分有江南情調,但寫的確實女子日?,嵤拢氨滩ㄎ狄钩鯖觯律现ρ菊占t妝。點點余光暖春色,陣陣輕紗入閨房?!?/p>
當真是標新立異,全詩未見太陽,卻可知是太陽初落,月亮初上之時。不過在大殿之上,皇上面前,居然寫女兒家的小事,文筆雖好,但立意如此淺薄,為免太傲氣了。
東邊日出西邊落,年年歲歲不停息。江山代有才人出,歲歲年年知是誰。
江有為所作的,即不抒情,也不詠志,只寫了一個古今定律。頗有看破世事,爭當第一的意味。